7月4日起,大众日报及客户端等全媒体平台推出“走在前 开新局”大型主题报道,记者深入16市基层一线调研采访,集中展现各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推进“三个十大”行动的创新举措、进展成效,生动讲述各地砥砺奋进、创新实干的鲜活事例,充分反映山东发展的新变化新气象,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今天刊发第三十五组报道:“十强产业”看德州。
以先进制造业立市强市,深入实施链长制,德州——
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两翼齐飞”
□大众日报记者 贺莹莹 张双双 张海峰
在德州天衢新区,山东省重大项目——有研艾斯12英寸集成电路用大硅片项目拔地而起。8月3日,记者在现场看到,施工车辆来回穿梭,厂区地基部分已经基本完工。项目相关负责人肖清华说,该项目一期120万片生产线预计明年底投产,将有效改变我国12英寸半导体级硅片过于依赖进口的局面。
集成电路产业是德州集中精力打造的新兴产业,拥有有研、威讯等8家规模以上企业,成功培育材料、封装、测试等集成电路产业链关键环节,逐步探索出集成电路特色集聚化发展格局。去年,德州市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0%,越来越多产业链上的生产制造以及服务企业进驻德州,产生规模效应和化学反应。
对表对标走在前,聚心聚力争一流。德州提出以先进制造业立市强市,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今年,对标省“十强产业”部署,抓重点抓关键,德州将原本的33条产业链优化调整为11条产业链,以链主企业为核心、上下游融通为主线,重点产业链条实行“十个一”工作机制,通过抓大培强、抓创新型企业培育、抓小微企业发展,培育强企方阵,推动梯次登攀,稳住工业经济“压舱石”。
8月1日,在位于禹城市的山东禹王生态食业有限公司的蛋白加工车间内,各工序的生产运行数据、设备运行指标以及能源应用数据显示在车间数据可视化大屏上,工作人员根据实时数据在控制系统中及时调整各项参数。“企业自主建设了产业互联网平台,在生产、运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应用,使得质量稳定率提升了15%,设备故障率降低20%,能耗利用率提升5%以上,管理效率提升25%。”公司信息管理中心经理刘希伟说。一个月前,全国45家业内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齐聚禹王集团,成立国家大豆精深加工产业科技创新联盟,聚焦大豆精深加工产业的瓶颈问题,深耕大豆全产业链,引领中国大豆产业高质量发展。
“这三个项目是华鲁恒升做大做强新材料、新能源板块的延伸拓展项目,均采用行业先进技术,能耗和成本低,投产后各种产品可以联产联动,巩固其在锂电化学品行业的竞争优势,同时对于我省打造聚酰胺—尼龙新材料—纺织和工程材料产业链条具有重要意义。”8月10日,在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部厂区的施工现场,到处都是繁忙的桩基、土建施工场面。该公司副总经理高景宏介绍,今年新启动的高端溶剂项目、尼龙66高端新材料、年产30万吨二元酸等项目正相继启动建设。预计未来三年,公司将再投入110亿元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和进行工艺装备升级。
作为传统主导产业,德州高端化工产业链现有化工生产企业208家,产品包括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农化产品、医药中间体四个大类,去年全产业链实现营业收入约887.56亿元。“实行产业链长制,实质上是一种平台思维的运作方式,资源整合,发挥各方所长,瞄准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生态化发展方向,抢占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赛道,积极打造北方高端化工产业绿色发展示范区。”德州市委副书记、市高端化工产业链链长苑衍刚介绍。
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德州市生产总值为1804.5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工业动能不断优化、活力不断增强,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高于全省2.5个百分点。
德州精准布局11条关键产业链,塑造现代产业体系
厚植优势,培育后发赶超强劲动能
□大众日报记者 贺莹莹 张双双 张海峰
德州把先进制造业作为立市强市的最优选项,对标省“十强”产业,精准布局11条关键产业链,挺进制造业主战场,挺起制造业脊梁;抢占区域竞争新赛道,厚植优势塑造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后发赶超的强劲动能。
今年上半年,德州33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4个行业实现同比增长。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7%,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39.4个百分点。“四新”经济投资同比增长19.5%,占全部投资比重50.1%、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8.4%。
北接南融,化战略机遇为产业机遇
今年年初,山东德宜新材料有限公司开工建设1.5万吨聚偏氟乙烯项目,项目投资6.8亿元,产品将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高纯度半导体等高端领域。“我们拿到不动产权证的当天,就拿到了施工许可证,临邑县相关部门还帮着协调解决了2.2万吨标准煤能耗问题。”项目负责人许太治说,得益于新项目快速建设,德宜新材料拟进一步投资5亿元建设PTFE膜项目。
三年多以前,德宜新材料抓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大量科研成果需转化落地的机遇,引入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控股,充分依托其人才、技术、资金和市场等优势,组建研发中心深耕乳液聚合工艺领域。7月份,企业获评省级瞪羚企业。
7月8日,在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德州“一院一基地一园区”项目办公区,孙健博士正在和团队的科研人员做实验。“现在,我不仅是一名大学教师,还是一个产业项目负责人,需要经常济南、德州两地奔波,还要在两种身份之间不停切换。”孙健说。
6月23日,德州市与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一院一基地一园区”项目启动,双方将共建德州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和鲁西北第一个国家大学科技园,重点围绕德州市相关产业技术应用研发、成果转移转化、创新人才引育和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项目。“目前,我们已收到了新区60余家企业发来的技术人才需求清单,涉及生物制药、高端设备等多个产业。”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科研管理部部长、德州研究院负责人舒明雷介绍。
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重大国家战略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天衢新区建设等省级战略在德州交会叠加。德州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用足用好支持政策措施,向北积极参与京津冀产业布局调整、链条重构,“研发在京津、转化在德州”的态势正在形成;向南积极融入对接省会济南,不断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6月6日是个普通的周一。这一周,记者充分感受到了德州北接南融的速度和效率。6月6日,山东乡村振兴实践研究院在德州揭牌,这是省政府批复的首个省级研究院,将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智力和科技支撑;6月7日,山东大学与德州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共建山东大学人才工作站、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合作平台,进一步深化合作;6月7日—8日,先后以线上、线下形式举办“融入京津冀央企德州行”深化合作系列活动,集中签约61个合作项目、总投资406.3亿元;6月10日,山东省建筑业暖通空调安装全产业链发展推介会在德州举办,德州1300多家暖通空调企业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
目前,德州累计引进京津冀地区过亿元项目500多个,催生和聚集一大批配套产业,延伸了产业链条,提高了产业核心竞争力。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开工过亿元京津冀项目82个、到位资金45.17亿元;与京津高校院所深度合作企业新增36家、累计达到123家,转化京津科技成果22项、占全市总量44%。
老树新枝,激发传统产业活力
“在淀粉糖的制作过程中,很多废气余热可以收集再利用。我们通过多年技术创新,发明了一种废气及太阳能蒸汽综合利用装置,去年实现了太阳能蒸汽分离应用。”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淀粉糖厂厂长高义国说,与技术改造前的生产水平相比,现在年可节约蒸汽10万吨,相当于节省15000吨标准煤,年增加效益约1800万元。
禹城市用好资本、强强联合、创新赋能、优化环境抓技改,坚持让技改为企业赋能、为产业赋能、为发展赋能。截至目前,禹城已实施德州市级重点工业技改项目105项,平均单体投资4.5亿元,累计实施500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246个。
7月初,“老字号”山东德州扒鸡股份有限公司递交招股书,拟在沪市主板上市,募资约7.58亿元。公司总经理崔宸表示,募资将用于德州扒鸡(苏州)有限责任公司新建食品加工项目、速冻扒鸡生产线建设项目、营销网络及品牌升级建设项目,做强德州扒鸡品牌。
德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刘秀岭介绍,今年以来,德州大幅提高企业上市挂牌奖补标准,设立上市培育促进基金,并实行分阶段奖补,降低企业负担。
“受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一些企业存在不敢改、不愿改、不会改的现象,我们要帮他们破除技改路上的‘拦路虎’。”德州市工信局局长孙洪昌说。今年5月,德州出台《关于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促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围绕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给予一系列财政金融支持。近五年来,德州滚动实施的“千项技改、千企提升”行动,累计实施工业技改项目3287个,完成投资1210亿元。
传统产业的“浴火重生”,完成了动能转换过程的“破旧立新”。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则为德州市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方向。
在宁津县京深数谷产业园,腾讯云工业互联网、全国健身器材产业大数据、健身器材制造行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工业设计产业创新“四大平台”已建成,宁津优势产业链正加速迭代升级。山东迈宝赫健身器材有限公司在导入腾讯生态资源后,构架起企业的“私有云”,实现了生产全流程智能化管理,降低人工成本60%、运营成本50%,提高生产效率50%。山东富士制御电梯有限公司依托腾讯云建设的“ERP+MES”系统项目,企业原材料库存可降低5%,产品定型计算时间由1小时缩短为10分钟,生产经营成本降低10%。
为解决企业上云存在的“不想用、不敢用、不会用”等问题,德州实施“云服务券”奖补,对企业上云项目资金给予项目实际投资额的10%、最高1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通过举办上云推介会、政策宣讲会,对企业上云的政策、“云服务券”发放方式等进行详细解读。
“着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倍增,新科技、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德州正向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加快迈进。”德州市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孙爱云说。
延链强链,营造最优“生态圈”
为营造集成电路产业最优“生态圈”,德州将集成电路产业作为“一号产业链”,由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任产业链“链长”,专班盯靠、专人帮包,制定产业链图、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区域分布图,设立产业基金,编制出台《关于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德州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十四五”专项发展规划》,在项目建设、设备、信贷以及生产要素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
“整机项目建成之后,从贴片到组装会形成一道完整的工序,既提高效率,又降低成本。预计2024年,整个产业园收入力争突破30亿元。”英望科技(山东)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李晓利介绍。
英望科技主要从事手机和数码配件的研发、生产和品牌运营,在全球设有20多个分公司和办事处,业务涵盖28个国家和地区。正是看好德州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前景,英望科技在2020年5月落户德州,当年9月即实现量产。2021年又将总部从深圳迁到德州,2021年实现销售收入6.5亿元。最近,企业又追加投资5亿元,在德州上马整机生产项目。
距离英望科技不远的是山东明智超精密科技有限公司,目前,企业首个车间已投产试运行。“我们从产品设计到模具精密制造,都可以跟英望匹配,成为一个上下游的供应链。”山东明智超精密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总监张海文说。以英望科技为龙头,德州瞄准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延链招引了华杰盈科、众铭安科技、钛康光电、恒芯电子等上下游配套厂商,越来越多集成电路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陆续进驻,德州电子信息材料产业集群今年入选了山东省第二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一墙之隔的两家企业之间开了门,车身通过电动场地车就可以运送,省去了运输费、材料费、拆箱费,一台车成本可节约450元。”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齐河分公司总经理盛明军说。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齐河分公司是德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链主企业,一度面临全铝车身配套供应商少且距离远、运输成本高等现实问题。“我们围绕新能源汽车图谱清单进行梳理,瞄准影响成本最高的零部件进行延链招商,引进了山东必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配套建到了大门口。目前我们还在规划建设新能源零部件配套产业园。”齐河县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联合党委书记、齐河经济开发区招商服务部部长杨彬说。
围绕先进制造业立市强市,去年以来德州市在“链长制”基础上,聚焦关键产业链,探索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大力实施“红链赋能”工程。目前德州已组建市、县两级49个产业链联合党组织,带动产业上下游超2200家企业参与。
今年5月份,德州发布《关于促进产才融合的若干措施》,围绕推进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资金链、服务链“五链合一”,出台17条政策措施,提升产才融合发展匹配度。“深入推进‘红链赋能’工程,走出多链融合、协同发展的新路子,实现党组织建在链上、人才聚在链上、示范岗设在链上。”德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两新”组织党工委书记陈廷国表示。
短评
融入大势 发挥优势
□大众日报记者 贺莹莹
德州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在工业,但发展的潜力和出路也在工业。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重大国家战略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天衢新区建设等省级战略在德州交会叠加,蕴藏着巨大潜力,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如何把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实现后发赶超?德州把先进制造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确定11条关键产业链,做大做强七大主导产业。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总链长,实施重点产业链培育、招商引资突破、营商环境护航、要素保障助力、强企攀登、工业技改赋能等一系列行动。
融入大势,才能把德州发展优势充分发掘出来、激发出来、展示出来,真正让优势成为胜势。德州努力做好“聚”字文章,聚产业、聚人气、聚资源、聚要素、聚红利,由量变到质变的势能正在加速聚集。
德州以先进制造业为突破口,抓重点、攻难点,打造最优产业发展生态。老树发新枝,“老字号”迈向产业新蓝,生物、化工、钢铁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瞄准新赛道,培育壮大新产业,不断强化链式思维,瞄准产业“链主”招大引强、延伸上下游,集成电路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德州正以凤凰涅槃的决心奋力蹚出先进制造业立市强市之路。
文字:贺莹莹 张双双 张海峰
视频:张双双 陈辉
编辑:王彤彤 蒋兴坤 徐超超 沈静
美编:于海员
2023-11-02 09:16:12
2023-11-01 10:53:11
2023-11-01 10:40:32
2023-11-02 10:15:16
2023-09-15 18:08:33
2023-08-30 17:20:00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