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商城
县域
数字报

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山东 >

数字素养看山东丨指尖服务惠民利企 济南“e警通”依托大数据守护泉城

来源:大众网  2022-08-10 21:11:14
A+A-
分享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逯禹涵 李亚楠 济南报道

  编者按: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是顺应数字时代要求,提升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任务。近年来,山东创新思路,多措并举,积极构建系统推进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新格局,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作出了突出贡献。

  为进一步加大对特定人群的数字素养与技能创新的提升,在“山东省2022年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活动开展之际,山东省委网信办牵头组织了山东省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创新实践案例征集活动。即日起,大众网·海报新闻将推出“数字素养看山东”系列策划报道,挖掘评比活动中涌现出的创新实践生动案例,讲好山东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故事,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积极参与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的舆论氛围。

  能网办的应上尽上,能用数据“跑路”的决不让群众“跑腿”……建设运行3年来,济南市公安局精心打造的济南“‘e警通办’掌上新警务”(以下简称“e警通”)不断完善平台作用,打造群众手中的“掌上公安、口袋公安”,收获了一众好评。在近期举办的山东省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创新实践案例征集活动中,“e警通”获评全省创新实践优秀案例。

  “回顾济南‘e警通’建设运行3年以来的发展历程,从零起点起步,至今已经发展成涵盖13类145项便民利企功能的济南公安政务服务总枢纽、总门户。”济南市公安局指挥部副主任李冰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平台的逐步完善,‘e警通’已经在创新社会治理、打击违法犯罪、服务人民群众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首先,是在社会服务方面实现了降本增效。据介绍,“e警通”通过整合本级16个便民服务平台,链入交管12123、全国人口信息系统等省部级系统,彻底打破了服务层级、事权和时空限制,节约了企业群众办事和警务运行成本,进一步解放了基层警力。平台目前实名注册用户突破370万人,城市常住人口覆盖率高达39.59%,年均发布服务功能近50项,高频公安服务事项覆盖率高达85%,为服务和改善民生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完善便民服务的同时,“e警通”对多项产业的发展也起到了赋能作用。“比如电子证明开具、企业公章备案、大型活动申报等成熟应用场景,都依托统一身份认证和电子签章、证照嵌入技术进行了拓展。”李冰峰举例称,“譬如交运、会展、文旅和律师等行业的许多事项都可以通过‘e警通’完成。”数据显示,截至目前,“e警通”平台共开具各类电子证明39.5万份,为律师提供户籍信息查询服务1.3万次,公章刻制备案1327家、预约惠企服务1325家次,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e警通”还有一大突出作用是改革引领了行业升级。在全省率先建成包括身份证、驾驶证、居住证、行驶证、机动车证、保安员证和养犬登记证的电子证件库,支持公安场景同效应用,让群众摆脱了随身携带实体证件的不便;在全省率先实现“泉城平安码”“山东健康码”二码合一,安全管理和疫病防控“一码统揽”,为疫情防控场所码拓展应用提供了参考借鉴;在全省首创无犯罪记录证明、临时身份证明和户籍证明“三大电子证明”,被全省一半以上公安机关借鉴推广,为警务改革添油赋能。

  “以数字技术助力平安山东建设,是我们提高办案质效,维护群众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我们不断拓展‘e警通’大型活动登记码、景区游园登记码、散装汽油加油码等应用场景和使用人群,进一步简化了访客登记手续、提高了身份核验效率,有效破解了景区校园安保、危爆物品监管等公共安全难题。”李冰峰介绍,目前,“泉城平安码”已全面覆盖驻济高校院所、加油站、重点景区场馆,产生扫码实人认证情报信息217万条次,2021年比中逃犯27名,发现涉恐无轨人员16人。

  倾力打造“e警通”,是济南市公安局落实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创新行动的一项典型举措。李冰峰称,济南公安“e警通”建设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始终始终把是否让千万泉城市民群众在共享公安服务上有更多的获得感作为衡量‘e警通’建设成效的主要指标,精准对接公众需求,坚持数据治理、促进数字普惠,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全力打造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数字化公安政务服务体系,形成让人民参与社会治理、人民共享改革成果的格局。”

编辑:高长娟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