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商城
县域
数字报

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山东 >

山东手造丨孔府印阁:一石一世界 一印一乾坤

来源:大众网  2022-07-06 18:41:52
A+A-
分享

  大众网·海报新闻见习记者 夏岩松 赵曼如 济宁报道

  以石为纸,以刀为笔;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孔府印阁”首席篆刻师孔令佳手执料石与刻刀,眼神炯炯。随着刀刃翻飞,须臾之间,虬曲苍劲的“静心”二字便落于料石之上。  

  “印者,信也。”中国印章篆刻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从重实用性的凭证,逐渐发展为具备审美价值与收藏价值的艺术品。在曲阜临前村,“孔府印阁”依托互联网,乘风起势,将方寸印章做出了大名堂。

  一方金石篆刻的土壤

  “孔府印阁”所在的林前村,相距孔府、孔庙不远,紧邻孔林。 传统文化工艺在这座村子里甚为兴盛,“在林前村,传承篆刻技艺的人家有两三百户之多。”孔府印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孔祥全说。藉由家族传承的方式,金石篆刻技艺在这座村庄里展现出了持久的生命力。

  提起走上篆刻之路的过程,“孔府印阁”首席篆刻师孔令佳对幼时的记忆仍历历在目。和许多老林前村人一样,他的爷爷以在孔林摆摊刻章、写字为生。每到放假,孔令佳就会到孔林去给爷爷送饭,也会帮忙做些紧纸、磨料之类的活计。在爷爷的熏陶下,对于篆刻的热爱在他心里生了根。书法与篆刻相辅相成,对于长时间学习书法的孔令佳而言,有爷爷传下来的“家学”和内心的热爱,练习篆刻虽然艰苦,却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大学一毕业,他便在外以篆刻为生。自此,金石篆刻成为了他生命的主线。

  这也是很多林前村年轻篆刻师的成长轨迹。家族传承为他们打开了金石篆刻的大门,而对于篆刻艺术的热爱,则让他们真正走上了金石篆刻之路。  

  一门刀与石交锋的艺术

  从一块顽石,到一枚古朴精巧的章印,这个过程对孔令佳来说早已稔熟于心。印底磨平之后,他便执细毛笔,将“静心”两个篆体字反写在章料上,一气呵成。

  小小的两个反写篆体字,折射出他经年累月习得的老练书法功力。若非熟练的师傅,在这一步先要将篆体字正写在宣纸上,以其为对照,用铅笔在章料上描出反写字的大致轮廓,最后才能用毛笔在章料底部写出反写字。在篆刻中,这是尤为重要的一步。“一个篆刻家必定是一个书法家。”孔令佳说,书法为金石篆刻注入精魂。

  篆刻雕刀在孔令佳的手中灵活异常。他左手紧紧握住章料,右手握笔似的执刻刀,无名指抵住料石借力。遇短促的笔画,他以刀尖刺入石面,继而压刃,切出一笔,是为切刀法;长直的笔画,他便顺着笔势,行云流水般一刀写就,是为冲刀法。冲、切二法结合,刀锋在他手中婉转变换,不多时,章已刻好。他拿起毛刷,轻轻扫去印面石尘,蘸好印泥,妥帖地盖在宣纸上。

  至此,一枚倾注了篆刻师汗水与心血、功力与经验的金石印章,才最终制作完成。  

  一幅由创新展开的图景

  自上世纪80年代始,林前村的篆刻手艺人们就会到孔林景区里摆摊为游客制章,这为他们带来了第一桶金,林前村的刻章产业越来越红火。但时过境迁,随着游客购买意识变化,加之旅游景区秩序的逐渐规范,市场空间渐渐萎缩,手艺人们只好走薄利多销的路子,但仍无法获得满意的收入。

  事情在2007年发生了变化。这一年,孔府印阁在淘宝网上开设了同名篆刻店铺。当时,网销篆刻印章市场是一片空白,没有现成的行业标准和销售渠道。经过多年努力,孔府印阁制定的网销篆刻印章的行业标准和订购流程开始被大众认可和接受,越来越多的篆刻师傅开始向孔府印阁学习网销经验。  

  孔府印阁团队将经营模式在曲阜市推广开,开始帮助曲阜当地的篆刻师傅们开设并管理线上店铺,共同运营。项目已培训和代运营篆刻类店铺超过200家,带动就业800多人。现在,项目每日接单超过2万单,发出印章超3万枚,年销售印章近1000万枚,扶持上下游配套产业20多家,形成了完整的印章产业链条。  

  同时,“孔府印阁”也在积极进行文化创新,根据市场反馈定向开发文创产品。“我们将结合中国的金石文化拓展更多的产品,让更多朋友了解金石文化。”孔府印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孔祥全说,通过销售渠道创新,金石篆刻以互联网为媒走进了千家万户,而未来,通过文化创新金石篆刻文化也将展现出全新的魅力。

编辑:孔祥雷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