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山东 >

新春走基层|大山里老张家的12道年夜菜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2022-02-01 18:51:50
A+A-
分享

   1月31日,夜幕降临的时候,“除夕”真正开始了,家家户户的年夜饭也开始陆续端上桌。对于沂源县鲁村镇张家石沟村摘掉了“贫困帽”的张传利来说,美味的年夜饭不仅洋溢着团圆的幸福,更蕴藏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当天一大早,73岁的张传利,和76岁的老伴刘茂秀便开始忙活起来。在县城工作的儿子一家四口,也回家过年。不一会儿,对联和红“福”挂上墙,零食茶水摆上桌,全家开始准备年夜饭。

  腌好的瘦肉裹上面糊,放入烧热的油锅中,不一会儿,一个个金黄的炸肉就出锅了。除了炸肉,还有肉丸、藕合、豆腐等,都要下锅炸,这些被统称为“炸货”,是当地过年家家户户必做的。另一旁的炉灶上,鸡肉正在铁锅内翻滚,鲤鱼也已上了蒸锅。张传利不由自主地感叹:“现在日子好了,这些东西平时也常吃。”

  除了肉菜,张传利家的年夜饭桌上还有菠菜、芹菜等绿色蔬菜和草莓、橘子等水果。“现在农村人也追求健康了,只吃大鱼大肉对身体不好,得多吃蔬菜。”张传利说。

  “前几天,扶贫干部给俺送来了二十斤面粉和一个炒锅。”张传利让记者看老伴儿用面粉做枣花馍馍,这是他们家除夕准备的美食,寓意着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张家石沟村曾是省级贫困村,以种植玉米、小麦等传统农作物为主,因地处山区,土地不能成方连片,效益一直不高。这几年在党委政府的持续帮扶下,小村面貌发生巨变,村民日子红火起来。

  天色渐晚,忙活了一天的年夜饭终于开吃。方桌上,整整十二道菜。其中,一道拔丝地瓜,成了孩子们最欢迎的菜。这是地地道道的本土菜,但因为制作起来稍复杂,平时不常做。看着孩子们吃得开心,张传利说起,做拔丝地瓜用的蜜薯,是自家种植的,也是这两年张传利等脱贫户致富的“法宝”。

  “俺今年种了一亩多地,一亩能出5000多斤。收获时,有人到地头上来收,每斤卖到1.5-2元!”张传利笑得合不拢嘴。他说,技术的发展让种地变得越来越省事儿,他虽然年纪大,还跟老伴儿种了几亩地。耕地有旋耕犁,锄草有割草机,运输有电动三轮车。比起几十年前全靠肩挑手扛,张传利感叹:“下力少了,收入多了!”

  种植蜜薯成了张家石沟村村民的增收产业。村党支部书记翟慎福说,2018年开始,在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的带动下,全村开始种植蜜薯,手把手地帮助和指导村民起垄栽苗、施肥管护,并尝试推广使用优质全生物降解膜新技术。因为土质适宜,老百姓种出的蜜薯肉质细腻,软糯香甜,很受市场欢迎。这也鼓起村民的增收信心,不断扩大蜜薯种植规模。2021年,通过种植蜜薯,户均增收2000余元。

  张传利向记者说起他与老伴一年的收入:孝善养老金子女缴纳和政府补贴5500元,养老保险4200多元,村里引进的光伏发电项目分红805元,这几项加起来就已经过万元。

  虽是古稀之年,张传利满是干劲。2021年两件事让他心头美滋滋的,一是孙子高考考上了大学,二是村里建起了民生服务综合体,卫生室、便民超市、澡堂等一应俱全,生活更方便啦。2022年,张传利还要继续种蜜薯,去年栽上的几棵樱桃树也要结果了。“这日子越过越有滋味,越过越有盼头!”

  欢声笑语中,一家人共同举杯,既是辞旧,更是迎新。(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于新悦 报道)

编辑:宋春芳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