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聊城政情 >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市丨书写和美乡村的“风雅颂”——聊城建设农业强市系列述评之三

来源:聊城日报  2023-02-17 08:54:01
A+A-
分享

nongye-1.jpg

  本报记者 赵宏磊

  乡村振兴的目标,过去提出的是宜居宜业美丽乡村,今年一号文件的新提法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和美乡村的提出,要求我们对乡村振兴有新认识,树立乡村建设新理念,对乡村建设者提出了新要求。乡村振兴新理念是围绕着“和美”展开的,无论是宜居,还是宜业,落脚点都是和美。

  一个“和”字,对乡村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随着乡村产业发展和各项建设的推进,“外在美”显著提升,下一步迫切需要在“内在美”上持续发力。让美丽乡村不但有美景,还要有令人流连的韵味,同时提升乡村内在美的品质。美景、韵味、品质可谓是美丽乡村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风雅颂,也是当今和美乡村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魅力所在。

  乡风民风,直接反映群众的精神风貌。去年农历七月初七,新人曹枭、李丹丹成婚,而他们的婚礼仪式,是在茌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体婚礼上举行的。“文明简约不失浪漫,文化传承弘扬新风。”曹枭说,他是一名党员,理应起到带头作用。“排场不大,但意义重大。”李丹丹的幸福溢于言表。近年来,我市在移风易俗上坚持“扶正祛邪”,在加强日常管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符合农民生产生活实际,能够吸引农民参与的文化活动,让良好行为习惯、健康生活方式在农村落地生根。

  “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跟着母亲掰棒子,在地里看着父亲赶牛耕地的场景。”春节假期,来自济南的游客王先生在东阿县铜城街道王道口村与3D墙绘互动拍照时说。王道口村利用闲置的墙体、主干道绘制各类宣传画,不仅增添了美丽乡村里的靓丽风景,还做成了文化娱乐墙和传统美德传播墙。乡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延续地,本身也是巨大的道德文化宝库,很多村里都流传着以“信义”“孝道”为主题的小故事,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好人好事。当前,我们就要立足农村深厚的道德文化土壤,积极挖掘弘扬这些文化精华,用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引导人人“向善向好”,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凝炼成乡村文化软实力。

  乡村治,百姓安,天下稳。只有走好走稳乡村善治之路,才能让农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实现“善治”,仅靠党委、政府单向发力,还远远不够,必须最大限度地把群众组织起来,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真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这些年,我市在创新乡村治理上做了一些积极探索。2022年,东昌府区打造了“信用+美丽乡村”治理模式,列出185种具体行为,大到村庄建设、产业发展、遵纪守法,小到美丽庭院、助人为乐、志愿服务等,根据表现分别量化赋分,积分可以直接到超市兑换生活用品;堂邑镇有的村对先进个人,还奖励在集体梨园免费认领8棵梨树一年,极大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乡村是农民的乡村,农民是乡村的主体。我们要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真正把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发出来,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编后

  乡村的“风”是美丽乡村的外在形象,“雅”是美丽乡村的韵味,“颂”也就是乡村的品质。做好乡村的风雅颂大文章,不仅要在乡村的生态宜居上动真格,还要在文化惠民服务群众中潜移默化陶冶农民的审美情趣,让日益浓厚的文明乡风,越来越丰富的文化生活,不断为美丽乡村的建设打下深厚基础,美丽乡村的风雅颂定然会魅力无限,美丽恒久。

编辑:任玉伟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