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苑莘
“咱们的第一书记已经开始谋划废弃坑塘养鱼,现在坑塘整理好了,水源的问题也快解决了。”1月31日,莘县妹冢镇杨楼庄村党支部书记张虎增介绍着村里新的增收路径。
不只杨楼庄村,当地的众多村庄都在谋划坑塘养殖,以充分利用村里的闲置坑塘。我市地处内陆,渔业养殖存在场所资源匮乏、产业效益不高、群众增收不明显等短板弱项。我市抓住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坑塘沟渠专项治理”有利时机,在全省率先利用乡村“废旧坑塘”建设“美丽渔塘”,发展乡村坑塘渔业,助力乡村振兴,取得明显成效。
统筹资源“建”好机制
目前,全市近万处坑塘得到有效治理,新增渔业产量1400吨以上。坑塘渔业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十分不易,这得益于我市在体制机制上的创新。
我市融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坑塘治理”,大力治理废旧坑塘,发展生态渔业。在全省率先成立领导小组和专家技术指导小组,制定两项推进政策,确保完成发展乡村坑塘渔业面积不低于3000亩的目标。
我市还采取“市级奖补、镇村筹资、企业运营、村民入股”的项目化推进方式,设立乡村渔业发展专项奖补资金,对治理改造乡村废弃坑塘、发展渔业生产的,每亩奖补6000元。充分发挥政府债券的撬动作用,由镇村进行发动,吸引有资本投入能力的企业对池塘进行改造,鼓励村集体和村民入股投资、参与分红,构建起“政府引导、企业帮扶、村民参与”的有效推进机制,在30多个乡镇、342个村庄推广。
要素联动“管”好运营
农村坑塘分布广泛,运营管理难度不小,为此我市建立了特色渔业、乡村坑塘和养殖技术“三相联”工作推进机制。
机制的带动作用颇为明显。水产部门当起了“红娘”,将东阿绣青、高唐盛和、茌平泰丰等三类特色渔业苗种繁育的高质量品种推介给坑塘承包单位或村集体,并由其提供技术服务,养殖回收后销售。此举推动特色渔业产业效益持续提升,全市特色鱼类年产量达到2万吨,产值超20亿元。
我市推广“一塘一策”,创新提出池塘生态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圆筒式养殖、渔藕综合种养和休闲渔业等5类适用于乡村坑塘养殖技术模式。水产部门还积极探索坑塘的经营模式,摸索出托管运营等方式,实现了乡村坑塘养殖效益最大化。
多方利用“活”出效益
一处坑塘能有多少种用途?在坑塘渔业发展上,我市给出了答案。
坑塘成了打卡地。我市多个乡村在治理后的坑塘周边栽植花卉、建造小景观,提供直播平台,邀请网红开展打卡活动,宣传推介乡村原生态文化和养殖模式,使320多处乡村坑塘发展成为网红直播打卡地,助推锦鲤、东阿黄河鲤鱼及其他各类观赏鱼类在电商渠道销售2亿元以上。
农村坑塘还成为了农村一产和三产融合发展的试验田。我市制定发展乡村坑塘休闲渔业技术标准,大力推广乡村坑塘渔业产业和休闲垂钓“一塘两用”模式,组织开展“乡村休闲垂钓大赛”,借助乡村坑塘提升渔业内生价值,实现了“经济价值”与“娱乐价值”的融合。目前,我市集渔业养殖、休闲垂钓于一体的乡村坑塘已超过两百处,年产值过亿元。
如今,我市近万处改造后的农村废弃坑塘一跃成为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2024-04-26 10:16:13
2024-04-26 09:59:47
2024-04-26 09:40:02
2024-01-26 09:11:53
2023-12-17 10:07:34
2023-11-03 08:45:22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