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冬冬
从小我就热爱文字,初中时,我负责班里每周的黑板报;中专时,我是《聊农校报》四版的编辑,同时在校报上也发表了不少的小文章;参加工作后,我在镇政府负责新闻报道工作,也正式与《聊城日报》结缘,每期必看,并开始向报社投稿。
记不清发表的第一篇稿件是什么时间、什么内容了,只感觉当时一连写了好几篇,发过去后怀着一种等待法官审判的心情,激动之余内心也忐忑不安。可能是文章写得还算可以,或是得到了编辑老师的眷顾,第一次投稿竟发表了两篇,一篇长一点的一篇短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尝到了新闻写作的甜头后,我写稿、投稿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
后来,《聊城日报》开设了《农村周刊》,更为我们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随着我写作水平的日益长进,写作题材的范围也逐步拓宽,很多文章都是在《农村周刊》头版头条发表。2008年,《聊城日报》开展纪念改革开放30年征文活动,我积极参加,发表了《交公粮》《飞旋的人生》《便捷的E-mail》等十余篇文章,均被收录到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激荡三十年》一书中。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随着我在《聊城日报》上发表文章的日渐增多,心里有了整理成册的想法。于是,我分别于2011年和2013年,将在《聊城日报》上发表的文章整理分类,编辑出版了《魅力古云》《追梦古云》两本书籍。2021年,我又出版了第三册原创作品集《收获文字》。
一路走来,心暖花香,是《聊城日报》给了我思想的指引和前行的动力。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有时工作感到迷茫时,我就从《聊城日报》中寻找答案。这份党报,里面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先进的思想文化,有社会的新风正气,更有人民群众的日常需求。它像是我工作路上的灯塔,一路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
这么多年来,与《聊城日报》一起成长,既是一种缘分,又有一种感情;既有享受丰收的喜悦,也有经历坎坷的辛酸,还有邂逅机遇的窃喜,但更多的是努力之后的充实。
岁月更替,气象万千。一如社会发展的脚步,《聊城日报》也在适应着时代的变化,在感慨着“小小荧屏方寸间,书山学海走天涯”的便捷时,我更无限怀念《聊城日报》带给我的情有独钟和奋进力量。感谢你——《聊城日报》,我会与你常相伴!
2024-04-26 10:16:13
2024-04-26 09:59:47
2024-04-26 09:40:02
2024-01-26 09:11:53
2023-12-17 10:07:34
2023-11-03 08:45:22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