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聊城政情 >

记者蹲点行动丨一份土地 三次流转 四方共赢

来源:聊城日报  2023-01-04 11:49:30
A+A-
分享

  本报记者 王军豪 本报通讯员 彭月勇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整合土地资源转包给企业,企业将土地托管给合作社管护……”1月3日上午,茌平区博平镇大桑新村党委书记张爱华向外村的“取经”干部介绍了他们的土地托管模式。

  博平镇坚持“党建引领促发展、互惠互利谋振兴”的理念,积极推动“村企联建”促进乡村振兴,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操作、可推广的“1+3+4”农田托管模式:村民承包地通过“合作社集中整合+企业承包经营+合作社托管服务”的运行机制,形成村民、合作社、村集体、企业四方互惠共赢的局面,为推动农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注入了澎湃动力。

  第一次流转:村民腰包鼓起来

  “原先家里有7亩多地,我和妻子长期在外跑运输,地就包给别人种,每亩每年租金三四百元。”大桑新村赫庄村村民赫占涛说,“2021年,我通过合作社把土地流转给企业,每年每亩有1300元土地流转费,150元的小麦直补也归我。合着一年下来我啥也不干,每亩就有1450元的收入。”

  同样得到实惠的还有同村100多户村民,他们有的像赫占涛一样没时间,有的不善耕种,有的甚至将土地搁置荒废,但从2021年开始,他们通过土地流转,有了一部分额外收入。

  第二次流转:新村富起来强起来

  村民腰包鼓起来,得益于大桑新村党委领办合作社的成功实践。“大桑新村党委牵头带领新村所属的10个自然村成立了润土农机合作社和联鑫种植专业合作社,并与华鲁制药和田田高科开展了合作。”张爱华介绍,合作社帮助企业完成土地流转,并通过自身的资源和优势提供土地托管服务,企业则需向合作社缴纳管理费和相关托管服务费用。

  这样的合作方式不仅把农民从农田劳作中解脱出来,实现“一地生三金”——流转土地有租金、外出或返聘务工赚薪金、股份合作分股金。

  “现在不用种地了,可以出门打打零工增加一份收入,农忙时帮着合作社管理一下土地,也有不少收入。”大桑新村前八村村民刘金红说。

  第三次流转:企业得到实惠和便利

  “以前我们生产医药胶囊所用的直链淀粉都是在外采购。”华鲁制药农业生产管理负责人赵志勇坦言,有了自己的种植基地,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不仅节省了采购资金、稳定了原料来源,还延伸了产业链条,对公司科研攻关也有积极作用,可谓一举多得。

  张爱华说,带领群众致富要多走几条路。他们积极与山东省鲁研农业良种有限公司对接,开展小麦、玉米良种种植,一方面通过订单农业增加村民收入,另一方面全面提升大桑村土地的附加值。据了解,仅良种种植一项,每年就能为企业减少50万元左右的运营成本。

  2022年,茌平区的88个新村全面推开新村党委领办合作社,成立不同领域的合作社联合社等,从基础上保障和推动了农民增收致富,也进一步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推动乡村振兴。

编辑:任玉伟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