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林金彦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实施新一轮突破菏泽、鲁西崛起行动”。鲁西要崛起,创新必先行。我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以创新赋能发展,以创新引领发展,以创新驱动发展,建设敢为人先的创新新聊城,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如今,鲁西大地“创新活水”浪潮涌动,这座古朴隽永的江北水城,已内外焕新、生机勃发。
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才能真正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要做强创新主体,培育打造一批以‘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产业链领航企业为代表的,专注细分领域,拥有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的制造业优质企业。”市政协委员、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明启认为,要大力支持有核心技术、市场潜力的企业,加快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打造更多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
市政协委员、市科技局副局长魏丽表示,要壮大科技型企业集群,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不断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队伍。同时,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通过建立高企培育库、开展精准辅导、落实优惠政策等举措,力争我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积极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推动企业享受科技、金融、财税等普惠政策,加快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引导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科技研发项目,力争通过项目实施产生一批新成果、推出一批新工艺、培养一批人才团队,推动企业以技术创新提质增效。
完善创新体制机制
构建有活力的创新平台体系
“我市要持续搭建企业和高校院所产学研对接平台,构建优存量、扩增量、提质量‘三量并进’的创新平台建设发展模式,全力争取建设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等高层次平台。”魏丽表示,要在高校合作、高技术项目招引、运营机制建设上发力,对接一批合作高校,落地一批高校研发成果,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吸引一批青年创业者。
人才是第一资源。“要解决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技术支撑薄弱等突出问题,关键在于弥补人才与技术短板,要量体裁衣打造特色引才模式。”魏丽介绍,2021年以来,我市在全省率先实施科技型企业“科技副总”全覆盖行动,选聘133名高层次人才到125家科技型企业担任“科技副总”,累计实施科技项目120余项,解决企业技术难题210余项,为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7亿余元,为新旧动能转换注入强大科技动力。
她认为,应该探索巧用资金杠杆、优化权益保障、强化政策激励等方式,建立“科技副总”高效运行机制,有效激发“科技副总”科技创新热情。比如,对评估优秀的“科技副总”,在保障良好收益和待遇的基础上,优先推荐申报重点项目,高校每年根据“科技副总”的考核情况,在职称评定、评选先进时优先支持。
加快布局未来产业
蓄积可持续发展澎湃动力
我市由“制造业大市”向“制造业强市”转型升级,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将成为我市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要加快布局未来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市政协委员、聊城大学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范鑫烨认为,我市应该围绕人工智能、未来网络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谋划实施一批关键技术产业化项目,打造未来技术应用场景,积极争取布局建设国家级和省级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引进培育一批“头部企业”,力争形成电子信息产业新的增长点。同时,支持人工智能领域的芯片、传感器、操作系统、中间件等基础软件、硬件开发与产业化;推进医疗健康、教育娱乐、家庭服务、社区服务等智能服务机器人研发与规模化应用,打造发展新引擎。
当前,我市正深入推进实施《数字聊城“十四五”规划》,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创新应用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市政协委员、聊城移动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吴启斌建议,我市应出台一系列5G+、数字经济发展扶持政策,培养一批信息科技龙头企业,吸引带动更多中小信息科技企业落地,建成数字经济生态圈,进一步形成产业集群,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04-26 10:16:13
2024-04-26 09:59:47
2024-04-26 09:40:02
2024-01-26 09:11:53
2023-12-17 10:07:34
2023-11-03 08:45:22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