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聊城政情 >

捐躯赴国难 鱼山慰英灵——追忆东阿“刘胡兰”式革命烈士孙秀珍

来源:聊城晚报  2022-09-16 16:48:32
A+A-
分享

  文/图 本报记者 赵艳君

  1947年,孙秀珍英勇就义时,年仅18岁。75年后的今天,有关她的革命故事,依然在东阿黄河沿岸广为流传。

  孙秀珍的墓碑,立于东阿县鱼山镇鱼中村的桃林深处,林子外边的柏油路上,竖着一块展板,有关这位“刘胡兰”式革命烈士的故事,就浓缩在这块展板上面。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如今,战场硝烟散去,孙秀珍革命烈士纪念碑默默矗立在鱼山脚下的林海深处,静静地诉说着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而流传在黄河岸边的英雄赞歌,终将在今后的漫长岁月中,不断激励着后来人努力奋斗,无畏向前。

(已审 文物里的红色故事)捐躯赴国难 鱼(3009183)-20220916164612.jpg

朱大志凝望着孙秀珍烈士墓碑

  一块墓碑

  让人肃然起敬

  时隔70多年,再次提起孙秀珍,鱼中村的人依然把她当成村里的骄傲。说起这位黄河岸边“刘胡兰”式的革命英雄,他们会下意识看向村口那片桃树林。

  那里便是“孙秀珍烈士之墓”所在的地方。

  1929年3月,孙秀珍出生在东阿县林马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孙秀珍9岁时,父母相继去世,相邻鱼山村的贫苦农民房燕多见孙秀珍可怜,便收养其为童养媳。

  为维持生计,房燕多租了一条小船,在黄河上摆渡。鱼山渡口,地处交通要塞,是河西通往县城的主要渡口之一,商贾郎中及各色人等在此过河,常常谈天说地,议论家国大事。

  每当这时,上船帮助公公料理事务的孙秀珍总是静静地听着,渐渐地开阔了眼界,对外面的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和向往。

  1943年,东阿县委、抗日县政府在鱼山一带组织农会,实行减租减息,发动群众参加抗日。年仅14岁的孙秀珍说服公公,带头加入了农会,成为农民中的积极分子。

  随着农会和抗日活动的深入,孙秀珍逐渐加深了对共产党的了解,认识到只有跟共产党走,按共产党、八路军的主张办,才能不当亡国奴,穷苦百姓才有出头的日子。她以心目中的共产党员为榜样,努力工作和学习,处处严格要求自己。1944年11月7日,孙秀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以后,孙秀珍的干劲更大了,送情报、搞宣传、发动群众抗日,不怕苦,不怕累,样样工作跑在前头。贫苦农民出身的孙秀珍始终和人民群众保持着最密切的联系,群众都喜欢这位没架子、待人和蔼的“八路军小干部”。孙秀珍感受到群众对党的拥护和爱戴,感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自豪和责任的重大。

  1947年10月,不幸被俘的孙秀珍英勇就义,长眠于黄河岸边、鱼山脚下。

  黄河涛声伴哀鸣,鱼山肃穆祭英灵。1947年11月3日,中共东阿县第六区政府召开了万人追悼会,表彰孙秀珍烈士的英雄事迹,寄托对烈士的哀思。之后,区委领导亲自在她墓前立下“孙秀珍烈士之墓”的墓碑。

(已审 文物里的红色故事)捐躯赴国难 鱼(3009187)-20220916164619.jpg

鱼山镇宣委张晓宇介绍孙秀珍烈士革命故事

  一幅作品

  还原痛心往事

  孙秀珍是被敌人活埋的。东阿县烈士陵园展厅里有一幅墙绘作品,真实还原了75年前那段令人痛心的往事。

  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千帆竞渡过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7月25日,国民党新五军趁刘邓大军渡河南下之机,进犯黄河南岸,与解放区隔河相峙。10月8日凌晨,国民党东阿县保安大队和警察局侦缉队偷偷渡过黄河,窜到周庄船厂去搞破坏。

  鱼山村是敌人过河骚扰劫掠的必经之地。枪声将孙秀珍从睡梦中惊醒,她本想去找区委报告,这时天色已明,村四周都是敌人。走出家门不远,她就被敌人抓住了。

  敌人在鱼山挨门挨户地搜查,将没来得及躲藏的群众全部赶上山顶,逼迫群众交出村里的干部和共产党员,鱼山群众以沉默表达对敌人的愤怒和蔑视。敌人从人群中将房燕多拉出来,瞬时,枪托棍棒齐下,打得他死去活来。此时,孙秀珍也被敌人押解过来,推入人群。敌人见房燕多不肯开口,又从人群中拉出几名年轻的妇女,用枪托殴打她们,几名妇女当即被打倒在地,哭声、哀嚎声响成一片。

  此时,孙秀珍推开身边的乡亲,毅然决然地走到敌人面前,宣称自己就是共产党、村干部,不要伤害无辜群众。敌人先是诱骗,后是威逼,让孙秀珍指认出在场的党员干部,均遭拒绝。

  恼羞成怒的敌人,试图用严刑拷打获取他们想要的东西。孙秀珍被打得皮开肉绽,殷红的鲜血浸透了衣裳。被关进国民党东阿县监狱后,面对敌人的多次严刑拷打,孙秀珍依然坚贞不屈。用尽了各种酷刑,敌人始终未得到所需要的口供,他们企图乘东阿县城大集将孙秀珍游街示众,逼迫她就范。面对熙熙攘攘的群众,孙秀珍大义凛然,高声宣讲革命形势,号召乡亲们赶快行动起来,打倒国民党反动派,迎接全国大解放。

  半个多月后,残暴的敌人将孙秀珍活埋在东阿城南公路西侧的杨树林里。那一年,她才18岁。

360截图20220916165518601.jpg

东阿县烈士陵园展厅内的墙绘作品

  一个课堂

  唤醒红色记忆

  “1947年夏,刘邓大军准备渡河南下,中共地方党组织和政府号召解放区人民积极拥军支前。孙秀珍在区委和区政府的领导下,深入全区几十个村,发动妇女为解放军赶做‘反攻鞋’,她拖着带病的身子,奔走于各个村庄,检查做鞋的进度和质量。”

  “敌人活埋她时,她高呼着‘共产党万岁!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然后纵身跳入坑内,英勇就义,年仅18岁。她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换取了鱼山党员干部和数十名群众的生命安全……”

  关于孙秀珍的革命故事,东阿县鱼山镇文化站站长朱大志已记不清在校园里讲了多少次了,每一次面对台下的学生,他都感慨颇多。毫无疑问,这样别开生面的“红色课堂”,重新唤起了一段段尘封的红色记忆。

  东阿县鱼山联校借助“党的好女儿孙秀珍烈士”的革命故事,设立红色解说员,让学生为来瞻仰先烈的群众讲解,在讲解中深化爱党爱国的感情,真正让红色印记烙刻于童心。8月21日,鱼山镇乡村复兴少年宫组织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乐享精彩假期”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通过宣讲、播放视频等多种方式,讲好红色故事,凝聚奋进力量,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引导青少年进一步发扬红色革命精神。

  活动过程中,志愿者从本地红色故事出发,围绕孙秀珍烈士革命事迹开展全环境立德树人宣讲,同时播放红色文物故事,引导青少年学习革命先辈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争做热爱祖国、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新时代好少年。

编辑:郭艳娜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