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聊城政情 >

聚焦|院士专家聊城行

来源:聊城日报  2022-08-24 11:01:23
A+A-
分享

编者按 做好人才工作,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之举,是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的关键所在。8月25日,2022年“院士专家聊城行”活动将正式启动。从2017年到2021年,我市已连续5年举办“院士专家聊城行”活动。一位位院士专家,在聊城这片沃土上找到发展的新机遇;一个个高精特新项目,在院士专家的帮助下迎来成长的春天。5年来,“院士专家聊城行”活动硕果满枝,打造了聊城招才引智的金字招牌。多年的高端人力资源累积,让我市的招才引智工作更有针对性,促成了高端人才云集的盛况,营造了聚天下英才共建“六个新聊城”的浓厚氛围。本报今日刊发专题报道,展示部分院士专家与聊城“结缘”的典型事例,敬请关注。


聊城市乡村实用人才培训学院

整合多方资源 助力人才振兴

■本报记者 侯莎莎

位于茌平区贾寨镇耿店村的聊城市乡村实用人才培训学院,近期又有新动作:建立气雾栽培、玉米小麦常规农业管理实验组,进行技术攻关。

实验组由华中农业大学、新疆大学的农学硕士和有经验的“土专家”组成。不仅如此,他们还将迎来自己的智囊团——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张玉星、山东农业大学教授魏珉。

为二者牵线搭桥的聊城市乡村实用人才培训学院院长秦光勇,对将于8月25日举行的“院士专家聊城行”活动十分期待:“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将与两位专家签约。今后依托专家,我们可以持续扩大设施农业规模,推进农业高效管理,耿店乃至聊城的农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气雾栽培即属于设施农业。围绕设施蔬菜对接高效种植、气雾栽培技术方向,该实验组将研究植物栽培新方法,发展高效立体农业。气雾栽培植物的根系完全处于水气肥一体化环境中,可充分发挥植物的生长潜能,增加作物产量、提高作物品质、减少病虫害,从而生产出优质安全的绿色食品。在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方面,玉米小麦常规农业管理实验组将在种植品种、管理方式上下功夫,提高粮食作物种植收益。

整合多方资源,助力乡村人才振兴。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就耿店村在人才振兴方面的典型做法给予肯定,并称赞耿店村为“鲁西小寿光”。为进一步创新性解答乡村人才振兴这一时代命题,2021年,我市成立聊城市乡村实用人才培训学院,把学院建在村庄,把校区设在基地,把课堂开在田间,通过科技创新、典型引领带动乡村振兴。

引领支持专家服务产业发展,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是聊城市乡村实用人才培训学院的责任使命。近年来,学院通过构筑多渠道、广覆盖、全方位、高水平的专家服务体系,实现专家服务数量、质量、效益倍增,结成资源互通、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发展共同体。

目前,学院已顺利对接中国农业大学等多所院校师资力量,学院师资库先后签约各层次专家人才1000余人次。7月28日,山东省专家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基层行聊城专场活动启动仪式在聊城市乡村实用人才培训学院举行。仪式上,我市4家省级(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获授牌,山东大学教授孙杰等15位省级专家参加活动。

自揭牌运行以来,学院依托耿店村实践资源,借助山东大学、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雄厚的学术实力,面向农村干部队伍、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开展集乡村振兴理论研究、实践指导及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学习教育培训。目前,学院已先后举办、承办“全省村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聊城市高素质农民进阶培训农产品电商班”等各类培训班次60余期。

“在未来发展中,学院将进一步做强‘棚二代’品牌,在集聚优势资源的基础上,通过精心组织、规范服务,努力创建一流的人才创培基地,凝聚人才振兴的中坚力量。”秦光勇说。

院士专家行 聊城市乡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2954284)-20220824093824.jpg

 2021年全省村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在聊城市乡村实用人才培训学院举行。(资料图)


山东哈临集团

产学研合作 壮大新动能

■本报记者 侯莎莎

自6月份以来,位于临清市的山东哈临集团有限公司捷报频传:公司先后被评为2022年度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山东省“瞪羚”企业、省级工业设计中心。

荣誉的取得,与企业一以贯之发力科创、聚势科创密不可分,产学研结合,及时研发、更新产品,为企业提供了强大的发展自信和活力源泉。

5月31日,聊城大学第二批70名高层次人才作为科技副总进入70家企业工作,其中就有聊城大学机械与工程学院副教授赵栋杰。赵栋杰与山东哈临集团结成创新创业共同体,他们将合力实施研发项目,合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合力聚才育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赵栋杰有两个研究方向:机器人技术、机械结构设计与分析。而山东哈临集团新上的关节轴承项目就应用到了机械结构设计与分析。目前,赵栋杰已与企业负责技术的工作人员沟通,对关节轴承进行了仿真分析。关节轴承投产后,可用于光刻机、盾构机、工程机械、机器人等制造领域,市场前景广阔。

前期,赵栋杰还就公司研发中心展厅建设拿出方案。展厅将集中展出公司产品、轴承检测仪器及公司发展历程。

山东哈临集团董事长马福庆深谙人才对于发展的重要性,谈起这次合作时表示:“专家将引领企业技术创新、思想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有效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借脑”发展,发力产学研创新,已成为山东哈临集团的“家常饭”。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引领下,山东哈临集团坚持科技引领、技术创新的思路,先后获得第一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第一批省级科技新型研发机构等技术创新平台认定。借力协同创新模式,公司引进多名行业高层次人才充实研发团队。

8月22日,记者在哈临集团采访时,深深感受到企业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公司门口,竖立着以“科学家精神 中华脊梁”为主题的科普宣传栏;厂区内,写有“打造百年哈临 铸就国际品牌”标语的宣传墙十分醒目;车间智能化生产线上,只有两三名工人;车间进门处,统计过程控制显示屏格外显眼,数据显示,企业生产参数标准高于国家标准;企业研发中心内,多元素分析仪等轴承检测设备一一陈列……

企业产学研结合的成绩也有目共睹:与洛阳轴承研究所、河南科技大学、齐鲁工业大学、济南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等建立密切合作关系,不断研发新产品;2018年、2019年,企业成为第七、第八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竞技行动计划优胜企业;2020年11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滚动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单位,填补了聊城空白。依托科技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实现了从传统制造到数字化、智能化制造的转型升级。

微信图片_20220823115306(2955350)-20220824093813.jpg

 山东哈临集团磨加工车间全自动生产线。(资料图)


鲁西种苗谷 

乘风借力破解“卡脖子”难题

■本报记者 梁丽姣

8月22日,走进鲁西种苗谷3号馆,放眼望去,一株株绿油油的幼苗在一排排架子上整齐排列,这些幼苗中有辣椒、西红柿、甜瓜等十几个品种,每株幼苗的根部都插着一根蓝色的滴灌头,在营养液源源不断的供养下,幼苗茁壮成长。这是鲁西种苗谷无土栽培的一个种苗间,培育着从全国各地挑选出的优质品种。

“懂蔬菜农艺和机械操作与维护的人员不多,基层农技人员对新机具新技术的知识更新速度跟不上现代农业机械化发展需求,难以进行技术推广和规范化生产指导。”鲁西种苗谷育繁推种苗产业一体化项目负责人孙现超说,莘县虽然是农业生产大县,在种子研发和培育方面却存在短板。

2020年起,莘县启动建设鲁西种苗谷,以种苗产业研发和推广为着力点,积极对接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吸引了16家科研院所入驻,与4个院士团队及20余家国家级、省市级科研单位“牵手”,深化产学研合作,引进人才技术,提升种子研发和种苗繁育水平。

今年2月,悉心呵护了半年的虎皮辣椒迎来收获的日子,孙现超却发现辣椒末端有紫斑,在辣椒的生长过程中从未出现这类问题,查阅书籍和资料也无计可施。孙现超与聊城大学农学院教授张复军取得联系,第二天,张复军带领团队来到种苗间“问诊把脉”。“农作物生长的阶段不同,对营养成分的需求也有所不同,现在辣椒长紫斑大概率是因为缺钙,需要将营养液中的钙含量比例调高。”张复军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建议。

院士专家在田间授课的场景,在鲁西种苗谷时有发生。他们经常深入基地推广农业专业技术知识,讲解蔬菜穴盘无土育苗、辣椒基质栽培、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我们的管理水平有限,以往在农作物遇到病虫害时无从下手,只能依靠药物专病专治,并不会预防。”孙现超说,“通过与院士专家们沟通交流,深入了解了无土栽培农作物疾病防治的原理,结合实际情况,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可操作性强的具体方法,形成一套管理体系,更有利于推广和应用。”

种苗间北侧是鱼菜共生展示区,十几个直径3米的蓝色水池自西向东延伸,水池两侧,一块块长方形的种植槽依次排开,两者结合,形成了“鱼菜共生系统”。2020年,在邓兴旺院士的带动下,鲁西种苗谷把水产养殖与水中栽培两种不同的农耕技术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

“鱼池中的水被抽到种植槽中,鱼粪便经过微生物和蚯蚓分解转化,变成植物可以吸收的养料,经过种植槽净化的水再回到鱼池中,如此循环往复。”孙现超介绍,这个系统最大的特点是“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

两年多来,鲁西种苗谷以企业为主体,以博士工作站、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莘县)蔬菜产业技术研究院、食用菌研究中心等13个研发平台为支撑进行产业创新,攻克60余项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取得78项科技创新成果,有效地支撑了基地快速发展。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鲁西种苗谷就像是一个“孵化所”“中转站”,让科研成果落地生根,开出一路繁花。“在未来的种业发展中,我们将以振兴民族种业为己任,抢抓政策机遇,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兼顾种质资源保护,不断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壮大种业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莘县农发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恒强说。

(院士专家行 三版)乘风借力破解“卡脖子(2954306)-20220824093043.jpg

 鲁西种苗谷鱼菜共生区,技术人员在查看鱼的生长情况。■梁丽姣


诺伯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科技创新为企业插上腾飞翅膀

■本报记者 梁丽姣

8月19日,诺伯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生产的一台三维二氧化碳激光切割设备跨越600余公里,在南京的一个新能源汽车配套生产车间里完成安装、调试,正式开始了它的“工作之旅”。

机器高速运转,激光头发射一束红色激光,与SMC复合材料制作而成的新能源电池外壳接触的瞬间,激起耀眼的火花。激光头缓缓移动,所过之处留下一个个圆圆的孔隙,每个孔隙的大小、距离均相同,边缘齐整,表面平滑。

诸如SMC、ABS、碳纤维等复合材料做成的结构件工作效能高,可以显著提升航空、航天、交通等高端装备的性能。然而,复合材料是典型的难加工材料,我国复合材料切削加工设备存在柔性差、精度差、效率低等突出问题,研发高速智能多轴联动精密复合材料切削加工机器人成为迫切需求。

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产品和技术。面对广阔的发展前景,诺伯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科研团队跃跃欲试。“大多数复合材料切削加工设备面临加工损伤难控制,分层、毛刺、开裂等产品损伤问题,质量稳定性差,加工效率低。”诺伯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院长侯慎明说。想要攻克这些难题,科研团队自知任重道远。

2018年,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子才的支持下,诺伯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承建了山东省院士工作站,一直专注于工业机器人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授权发明专利20项,承担项目3项,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有力的科技动能。

在与王子才院士深入交流后,2020年,该公司科研团队开始了高速智能多轴联动精密复合材料切削加工机器人的研发。复合材料切削机器人5个运动轴如何布局安排?如何加强抵抗受迫振动能力和抵抗高加减速颤振能力?如何减少误差,提升整机精度?复合材料对于加工技术与设备要求苛刻,研发团队遇到重重阻碍。

项目研发阶段,王子才院士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到该公司手把手进行技术指导,紧抓每个细节、每项数据,经历了无数次分析、测算、改进,科研团队一步步攻克技术难关,建立起复合材料切削机器人的运动功能创成模型,设计出龙门式高刚度复合直线轴的整体结构与配置,对双轴头的关键零部件及整体进行分析与优化。

“激光光路的调试也是关键问题,反射镜的安装与调试尤其重要,一个小角度的偏差都可能没法出光,导致激光头烧毁。”侯慎明说,“王院士带来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干货’,团队的科研水平不断提升,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他的认真严谨也感染着研发团队的每个人,增强了我们攻克技术难关的决心,大大缩短了研发时间。”

经过努力,高速智能多轴联动精密复合材料切削加工机器人研发成功,并于2021年正式投产。该设备从原理上保证了复合材料的高柔性、高精度、高效率和大尺度智能化切削加工,技术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预计将形成年产100台设备、产值1.2亿元的规模,对带动劳动力就业和提升配套设施服务水平起到极大推动作用。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复合材料加工技术的研究,实现激光切割精度和效率‘双提升’。”有了科技支撑,诺伯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闫新华信心十足。

(院士专家行 三版)科技创新为企业插上腾(2954323)-20220824094144.jpg

诺伯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作人员在调试激光切割设备。 ■梁丽姣

编辑:万昊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