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聊城政情 >

记者蹲点行动丨田野上有间委员工作室

来源:聊城日报  2022-05-24 10:28:01
A+A-
分享

■本报记者 刘亚杰

“这些都是新品种,你看,已经开花了。”5月20日下午,在位于临清市新华路街道东胡村的葡萄大棚内,徐玉英轻轻地托起一根细长的葡萄藤向记者展示。记者刚刚按下相机快门,徐玉英就慢慢地把它放下。

“这葡萄树就像徐大姐的孩子一样,娇贵着哪。”旁边正在松土的一名工人笑着说。“比孩子还娇贵呢。”徐玉英搭腔道。

平淡的话语背后,蕴含着徐玉英对葡萄种植的热爱。

曾经,葡萄种植让东胡村的群众衣食无忧。不过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村民的葡萄种植热情也一落千丈。如今,50岁的徐玉英潜心钻研30多年,扎根葡萄藤下,把东胡村的葡萄种出了新希望。

1994年,徐玉英回村创业。她立下志向,一定要让东胡村的葡萄种植再现辉煌。

“有好的品种,才能提高葡萄种植的效益,才能留住葡萄树,才能把乡亲们留在家乡的土地上。”徐玉英拿出厚厚的资料说,长期以来,优良的葡萄品种主要依赖从国外引进,而价格高、引进难等问题也成为我国葡萄产业发展的瓶颈。

“为什么不自己培育呢?”为打破瓶颈,徐玉英打算自己研究培育葡萄种植品种。不过,新品种研发并没有那么简单。有的新品种需要3—5年才能有所成果,有的则需要8—10年,更有甚者一辈子也很难有收获。幸运的是,徐玉英做到了。

不久前,由徐玉英培育的两款“世界上果粒最长”的葡萄被送至有关部门进行新品种鉴定,一旦成功将带来不可估量的价值。

经过多年发展,徐玉英的葡萄种植基地已成长为一家年产值1000余万元,集生产、科研、服务、旅游观光、采摘于一体的综合田园体。

开门见群众,出门是大棚,徐玉英在自己的葡萄种植基地里成立了临清市玉英委员工作室,为农户免费提供葡萄苗木的引进、培育、种植、销售等咨询服务。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她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人脉优势和市场优势,种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领着农民赚,让东胡村的葡萄种植及葡萄苗木种植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她还邀请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专家王海波来工作室给葡萄种植户授课,并挂牌成立专家工作站。目前玉英委员工作室提供的技术服务、政策咨询、市场共享覆盖周边村镇2000余户,产生社会效益2000余万元。

“跟着徐大姐心里踏实得很!”在徐玉英的葡萄种植基地里,有周边镇村农民200余人在此务工,人均年收入达到1.5万元至3万元。

小葡萄也能种出大梦想。在徐玉英的眼里,加大科技研发力度,积极申请品牌保护,把葡萄新品种卖到全世界,成为她的下一个目标。

编辑:徐冉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