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聊城政情 >

610天,水城打造新地标

来源:聊城晚报  2022-05-11 15:24:06
A+A-
分享

 

兴华路跨徒骇河大桥已通车

  文/图 本报记者 刘亚杰

  绚丽的夜景,宏伟的造型,每当夜晚来临,兴华路跨徒骇河大桥上车水马龙,人潮涌动。休闲、赏景、直播,这座大桥成为聊城的又一“网红打卡地”。

  5月9日上午,位于大桥东北侧的中建八局项目部内没有了往日的紧张气氛,门口的安全生产计时牌定格在了“610天”。

  “我们建的大桥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中建八局兴华路跨徒骇河大桥项目商务经理梁道平拿出手机打开网络链接向记者展示,“这不仅是聊城的骄傲,也是桥梁界的骄傲。”

  梁道平的话,一点也不夸张。世界最大跨度、国内首座使用碳纤维斜拉索的车行桥;国内工程应用的首个千吨级碳纤维索锚体系;国产碳纤维首次应用于桥梁主索,实现了国产碳纤维应用技术的重大突破……屹立在江北水城徒骇河上的这座大桥,创造了国内桥梁领域的多项“第一”。

中建八局项目部门口的安全生产计时牌定格在了“610天”

  从无到有,610天,梁道平一直坚守在桥梁建设现场。“这两年,聊城的变化太大了。”最近几天,梁道平不断把大桥各种角度的照片发到同在建筑领域工作的大学同学微信群里“炫耀”,并收到了很多赞美,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聊城人,他发自内心地感到骄傲和自豪。

  “修路架桥和其他工程不太一样,它代表的是一个城市的形象,连接的是民心。”梁道平说,自2020年项目进场,所有参建人员都紧绷一根弦并立下目标——“一定要把这座桥建到聊城人民的心里”。

  在兴华路跨徒骇河大桥东头有一个高位摄像头,同样转动了600多天,每月一次的进展通报会上,大家都能清晰地看到它的“成长过程”。如今,600多天的监控画面,俨然是一部“大片”。梁道平和同事们的宿舍,位于大桥东岸附近的清水湾小区,两点一线的生活,让他们熬过了一个又一个夜晚。

  “虽然家在聊城,但几乎没回去过。”梁道平说,他的儿子今年两岁,他在大桥上待了两年,而至今也没时间带孩子去看看兴华路跨徒骇河大桥。“工程人的生活就是这样”,在梁道平看来,能参与这么重大的民生建设项目是他的荣幸,大桥的建成过程也是他成长的过程,越来越成熟的建设经验将让他在以后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

  4月28日上午,兴华路跨徒骇河大桥通车,如今,夜晚的大桥似一朵盛放的莲花,成为聊城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兴华路跨徒骇河大桥不仅是一座地标性建筑,更多的是承载了人们对时尚宜居美丽新聊城的无限向往。

编辑:庞玉伟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