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聊城政情 >

踢走拦路石 迈向康庄道——聊城“四好农村路”打通乡村振兴快车道

来源:聊城日报  2022-04-01 09:37:42
A+A-
分享

■ 本报记者 王培源

“每斤大蒜便宜1毛要不?”不要!”“为啥?”“你们村那路忒难走!”一度,村里的孬路成了冠县东古城镇东古城南村村民增收致富的拦路石。

咋办?修路!“我们将村路的情况向上反映后,县交通运输局第一时间联系了我们,并将我们村的路列入了建设计划,两个多月时间就把路修好了。如今,我们村的大蒜也能和其他村卖一样价钱了。”3月28日,东古城南村党支部书记郎永利指着新修的道路高兴地说。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我市坚持“四好农村路”建设与产业振兴、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等融合发展的思路,将“修一条路、造一片景、惠一方百姓”的理念贯穿公路建设全过程,织密乡村振兴“幸福路网”,打通乡村振兴快车道。

路通业兴群众富

东古城镇有着40多年的大蒜种植历史,种植面积达6万亩。“路修好以后,外边的客商来得更勤了,去年一年卖了四五十万元。”该镇平村大蒜种植户孙强军对收入很满意。

为打通县域经济发展通道,冠县交通运输局集中力量对县级公路进行升级改造,农村公路由线成网、由窄变宽、由通向好;高唐县充分考虑各镇(街)富民产业的发展需求,及时对公路进行改造、拓宽,在方便企业生产运输的同时,延长了公路使用寿命;临清市不断提升农村公路质量,打造美丽宜居乡村,推广“农村公路+旅游”模式,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市各地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契机,真正把农村公路建设成群众的暖心路、产业路、致富路,为繁荣乡村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

路畅景美群众安

建设“四好农村路”,第一个难题是资金问题,第二个难题是如何进行高效管理和养护。东阿县在资金保障和管护体制机制等方面探索出了一些经验。

电子哨兵、防护栏、绿化带……改造施工半年后,东阿县陈集镇和高集镇之间的陈高路近期正式通车。“这条新路18厘米厚、6米宽,政府掏钱建的,群众不用拿一分钱。”东阿县农村公路养护服务中心主任陈忠刚说。目前,东阿县农村公路通车里程2124公里,实现了100%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

“我们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来养护公路,配有专业化、市场化的公路护理和保洁等队伍。同时,组织执法队伍,严厉打击纠正超载超限以及路域内乱堆乱放、非法经营等行为。”陈忠刚说。

冠县以“路长制”为抓手,深化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按照分级养护管理原则,明确了县乡两级责任主体,专职开展养护管理工作。大力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构建了980公里的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标准化路段,大大提高了农村公路安全通车能力。

胡同硬化群众便

“这条胡同到村干道有七八十米,以前一到雨雪天,出门经常弄一脚泥。现在好了,政府对胡同进行了硬化,我们出行方便多了。”提到农村通户道路硬化工程建设,阳谷县阎楼镇后罗海村村民尚永彪发自内心地说。

和后罗海村一样,如今阳谷县856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农村通户道路硬化。在通户道路硬化工作中,阳谷县下发《推动农村通户道路硬化工作方案》,制定硬化标准,成立督导组,与乡镇(街道)对接,逐村逐胡同实地查看,确保胡同100%高标准进行硬化。

任庄60多条胡同,丁莫村60多条胡同,秦庄40多条胡同……以往,开发区长短不一、宽窄不同、蜿蜒纵深的农村胡同让村民伤透了脑筋。

累计投入10880万元,总里程达418.17公里……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紧张施工,除去已规划拆迁和撤村并点的村庄外,开发区辖内的110个村庄,不仅主要道路全部修通,而且村民各家各户门前全部实现硬化路“户户通”,广大农村“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情况彻底成为历史。

冠县坚持因地制宜,实施“一村一策”,推进通户道路硬化工程,并统筹好通户道路硬化建设与污水治理、管网下地、庭院绿化、美化的结合文章,倡导生态化、透水化铺装。2021年,冠县农村公路总里程为2378.3公里,实现所有行政村通公路,真正打通了方便群众出行的“最后一米”。

“目前全市基本形成以国省道为骨架、县道为分支,村道为脉络,以市区为中心,辐射县、乡、村的快捷、高效的路网体系,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交通基础支撑。下一步,市交通运输局将深入开展‘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专项行动,持续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健全长效养管机制,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为我市乡村振兴持续贡献交通力量。”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韩德振表示。

编辑:马麟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