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聊城政情 >

点燃聊城融合发展新引擎——从“科技副总”配备看聊城大学校企融合的生动实践

来源:聊城日报  2022-03-28 10:10:42
A+A-
分享

■ 本报记者 孙克锋

3月24日上午,位于高新区的山东易斯特工程工具有限公司车间内,公司总经理张传周看着一排排的滚刀刀圈,笑容一直浮在脸上。该批产品冲击功性能比之前提升了1倍,订单已排到3个月后。产品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公司“科技副总”徐立鹏博士。徐立鹏的另一个身份是聊城大学教师。

与徐立鹏一样,目前聊城大学有71名高层次人才担任聊城市54家企业的“科技副总”。他们创新了一批生产工艺,破解了一批技术难题,转化了一批科技成果,同时也为教学模式带来深层次改变。裂变效应的背后,是聊城大学深化校企融合的生动实践。

企业里,涌动着创业创新的热潮

“科技副总”对企业意味着什么?聊城大学通过实践给出答案:意味着高校送来的一粒火种,点燃一个个企业创新发展的引擎,助推一个个产业更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2021年7月,徐立鹏正式到易斯特公司担任“科技副总”。除了攻关超硬合金梯度刀圈研制项目,他还协助企业完善研发机制,设立的11个研发项目都在加速推进中,其中泥水盾构机盾尾刷自动合毛技术等项目已进入试生产,还申报了3项发明专利。

有制造领域的新突破,也有农业领域的再攻关。目前,聊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刘立科博士出任山东鑫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副总”,主要从事大豆遗传育种研究。

“小麦和玉米育种是我们的强项,后来我们又启动大豆育种研究,但由于缺少专业人才,进展缓慢。”3月18日,鑫丰种业董事长孔建强说。

刘立科的加入解了鑫丰种业的燃眉之急,而且由于不需要支付全职员工费用,降低了企业研发成本。

课堂上,流淌着知行合一的智慧

“科技副总”也为课堂搭建起一个理论与实践无缝对接的平台,使教学内容更精准、更接地气,让聊城校企融合发展之路步履铿锵。

之前,刘立科曾承担一项大豆种质鉴定的课题,需要对近2000份材料进行20多个性状的田间种植和考种,考察3万个数据点,工作量巨大。他租赁近10亩耕地开展试验,但由于这些地块都处于开放状态,材料丢失现象时有发生,防不胜防。现在刘立科把试验移植到鑫丰种业试验站,有专人管理,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李玉超是聊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2021年10月,被聊城卓群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聘为“科技副总”后,他不仅推动汽车内饰PVC板材耐热抗弯性能研究项目取得进展,还把课堂“搬到”企业车间。

目前,李玉超与企业开展了毕业生毕业设计环节联合培养,他正在指导两名学生做毕业设计。“高校教师通过长期服务企业,真正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及时调整个人的研发方向,最终的成果才能‘适销对路’。”聊城大学科学技术处处长郭尚敬说。

担任“科技副总”的老师都是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到企业进行研发工作,不但不影响教学,反而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老师在企业经历的实战案例丰富了课堂内容,有效避免了课堂教学的空泛问题。有些研究生还可以直接参与企业研发和实习,其课题来自企业实际需求,真正把论文写在了车间里。”聊城大学教务处处长马中东对此深有感触。

融合后,激发出高质量发展的新活力

举一纲而万目张,落一子而满盘活。“科技副总”模式由聊城大学与聊城市科技局共同推进,既促进了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也为高校教师搭建起发挥个人专长的平台。

近年来,聊城大学大力实施“城校融合、校企融合、校内融合”工程,通过紧抓科技创新“牛鼻子”,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发展重大战略需求,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聊城大学不仅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科技副总”,还向地方政府派驻科技副县(区)长、副镇长、第一书记等47人,开展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建设等工作。

“我们全年开展企业委托研发项目86项,转移转化专利成果14项,承担2021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和人文社科类服务项目99项。”聊城大学融合发展处处长丛振说,还有7家机构入选首批聊城市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组织各类培训项目31项,以实际行动回应区域经济社会重大战略需求,城校融合发展共同体建设成效明显。

聊城大学党委书记关延平说,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责任和使命,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以融合发展办学理念重塑办学行为,不断增强高校在人才供给、科技文化成果和科技攻关方面的匹配性、适切性、协同性,为推动高等教育由大向强迈进发挥应有作用,探索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新范式。

编辑:马麟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