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聊城政情 >

躬耕43载,换来满目翠——记茌平区国有广平林场党支部书记、场长王吉贵

来源:聊城日报  2022-02-17 09:24:25
A+A-
分享

  ■ 本报记者 林晨

  2月11日,初春的茌平区国有广平林场,树木苏醒,小河里几只野鸭在惬意戏水,岸边芦苇随风摇曳……伴着眼前的唯美图景,林场党支部书记、场长王吉贵和同事们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挖沟开渠、抬高地面,为下一步种树做好准备。

  59岁的王吉贵,与树打了43年交道,工作过的两个单位均与林业有关——曾经工作35年的王老苗圃,8年前入职的国有广平林场。从普通职工到单位负责人,他始终不离林业一线,尽心尽力、埋头苦干,守护着每寸绿色,被誉为“鲁西林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一段难忘的记忆——

  盐碱地长出“金疙瘩”

  1979年,16岁的王吉贵初到王老苗圃上班,被眼前的场景吓了一跳。苗圃处在盐碱涝洼地,土地养分不足,树苗长势很差。同时,由于没有像样的宿舍,职工只能在棚子里蜗居。

  更令王吉贵没想到的是,一年夏天,由于连降大雨,苗圃内涝成灾,九成苗木被淹死,损失惨重。

  “事在人为,我就不相信干不好。”面对困难,王吉贵没退缩,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1990年,27岁的他成为一名正式党员。1995年,他被任命为王老苗圃党支部书记、主任。

  “咱是党员,必须得干出个样子,让苗圃活起来。”缺乏启动资金,他就背着妻子卖掉自家经营的门店,东拼西凑15万元,并向有关部门申请资金,先后筹到500多万元资金。钱有了,他就带领干部职工挖沟造渠12000米,抬高土地1500亩,硬化道路10公里,建设桥梁20座,打机井25眼。

  终于,王老苗圃旧貌换新颜,成为年均出圃苗木120万株、种条200万根、绿化苗10万株的示范性苗圃。同时,王吉贵还新建办公楼、家属楼,让苗圃广大职工的工作、居住条件有了改善。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王吉贵在一次林业系统的报告会上激动地说。

  一颗不变的初心——

  擦亮“国字号”生态名片

  2014年,王吉贵转任国有广平林场党支部书记、场长,变的是工作地点,不变的是热爱林业的初心。

  近几年,为进一步加大生态保护力度,茌平区积极推动广平林场与金牛湖茌新河湿地资源进行整合,申报了茌平金牛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加强生态保护的重任,落在了王吉贵的肩上。

  为确保完成任务,他积极收回林场对外承包的土地1200亩,植树6万余株,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林场每年还吸引白鹭、夜鹭、红隼等上万只鸟类前来繁衍生息。2019年12月,该湿地公园成功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验收,为我市增添了一张“国字号”生态名片。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如今,王吉贵已临近退休,但他想趁着身体还算硬朗再多种点树。“今年,我想新种100亩树,尽量涵盖北方所有的树种。还想再建个林业科普馆,吸引青少年来参观,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更深入人心。”王吉贵对林场的未来充满期待。

  编 后

  43年工龄,32年党龄,从舞象之年到年近花甲,从王老苗圃到国有广平林场,王吉贵一路走来,始终如一。他用心血和汗水书写出聊城林业人的使命担当,用忠诚和坚守扛起鲁西林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林业工作者,王吉贵不怕困难、甘于奉献。他想的是“必须得干出个样子”,是“趁着身体还算硬朗再多种点树”。皱纹爬上他的额头,大地在他手中染绿,对于他入党时的铮铮誓言来说,这是最好的诠释,也是最好的回答。

  在我市,很多林业工作者像王吉贵一样,勇于担当、善于创新、奋发向上、务实重干。正是有了他们的肩扛手挑、身体力行,才有了盐碱涝洼地上长出“金疙瘩”,才有了一张张生态名片越擦越亮,才有了水城秀美天下闻。

编辑:颜莉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