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聊城政情 >

做一个新时代的中国农民更自豪——冠县兰沃乡大曲村纪事

来源:聊城日报  2022-01-21 10:23:30
A+A-
分享

A120220121C.jpgQQ截图20220121070432.png

  编者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四十多年前,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广大农村也在这一历史洪流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冠县兰沃乡大曲村就是其中之一。富裕后的当地群众写信给党中央报喜。1982年1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做一个社会主义中国的农民是多么自豪》为题刊发了这封信,大曲村成为山东省向党中央报喜的第一村。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发展的脚步不舍昼夜。日前,记者再访大曲村,听新时代的发展故事,看新时代的巨大变化,感悟村民的共同心声——做一个新时代的中国农民更自豪!

微信图片_20220121075838.jpg

做一个新时代的中国农民更自豪

——冠县兰沃乡大曲村纪事

  ■ 文/图 本报记者 朱海波

  1月17日,天朗气清,阳光和煦。冠县兰沃乡大曲村原村党支部最西边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小屋里,满头白发的赵保法老人久久凝望,不愿离去。

(头条已审)做一个新时代的中国农民更自豪(2329979)-20220120164631.jpg

村民赵保法介绍当年写信的情形

  四十年前,就是在这里,他和村党支部副书记张汝尧耗时几个晚上,数易其稿,用饱蘸深情的笔,代表全村群众给党中央写信,汇报党的富民政策给大曲村带来的巨变,表达群众喜悦的心情和富而思进的强烈愿望。1982年1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做一个社会主义中国的农民是多么自豪》为题刊发了这封信。写信时,赵保法28岁,张汝尧39岁;今年,赵保法年过花甲,而张汝尧已经作古。

  从赵保法记事起,最深的记忆就是贫穷和饥饿。“过年时上供,有几户穷得连肉都买不起,就几家凑钱买一小块,上完供后再分开,给老人和孩子尝尝。”他说。改革开放的春风让大曲村“夏天一地金,秋天一地银”,群众过上了好日子,而今天的发展变化,已非四十年前所能想到的。

  老故事恍若昨日,新故事就在眼前,赵保法颇为感慨——做一个新时代的中国农民更自豪!

  村北大棚里,村民王桂环穿着单衣,一边疏花,一边进行人工授粉。大棚温度要保持在22摄氏度左右,冷了花不开,热了花易落,通过排风口调节温度的技巧,她已掌握得炉火纯青。

(头条已审)做一个新时代的中国农民更自豪(2329977)-20220120164707.jpg

王桂环在人工授粉

  与别处的大棚七零八落、高矮不一、大小各异不同,这里的700多座油桃大棚由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统一规划、建设,长度、宽度、高度、墙体厚度完全一样,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2006年第一批建成时,需要动员群众承包,2009年第三批建成时,440多户村民“争抢”200多座大棚,有没“抢”到的当场就哭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短短两年,油桃树成了村里的“摇钱树”、油桃大棚成了村民的“聚宝盆”。“每年1000多万元装进全村人的腰包里,这可不是虚的。”村民赵可桥告诉记者。

  油桃上市时,前期是卖方市场,一周后就转为买方市场,价格相差一倍。为了让窗口期变成黄金期,村民对大棚关怀备至。“我们这里的油桃可享福了,当别处的大棚盖草苫子,它们盖棉被;当别处也盖上棉被,它们穿上了丝棉。”村民张海训说。张海训承包了4座大棚,他在一座大棚入口挡上塑料布,在另一座大棚入口安了3层门帘,为的就是不让开门时钻进来的冷空气刺激油桃花。护好了树就是守住了“钱袋子”,大曲村的油桃每年清明节后会准时上市,天南海北的商贩来到这里,无论买的卖的,人人笑意盈盈。

(头条已审)做一个新时代的中国农民更自豪(2329975)-20220120164725.jpg

张海训的油桃大棚穿上丝棉

  与别的村青壮年外出打工不同,大曲村的青壮年都争相回村。油桃产业让村民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这个村既有“坐商”,也有“行商”。村民张亮长期在济南从事水果批发生意,带动了村里10余家村民致富;村民赵可法从事汽车运输,仅2021年春节前后一个月就挣了30多万元。

  大棚按标准建,村子更是整齐划一,每户4分9厘地的宅基分毫不差,两纵五横的棋盘大街笔挺通透,房屋全按一个规制建,连下水道多深多宽、花坛多高多长都有统一标准。从2000年到2006年,村里700多处房屋翻盖了一遍,才有了现在的“标准化村庄”。

  村民说,以前农村有“三难”——动宅子、调地、计划生育。60多岁的村支书赵吉朝说:“难不难就看你是不是真给群众办事,一个人只有一双眼,全村老少爷们有2000多双眼,净想沾光,逃不过群众的眼,凡事自己站在坑里,让群众站高处,事就好办。”

  依靠每年近40万元的大棚承包费收入,大曲村美起来、靓起来、富起来。自2017年起,每年10多万元的黄灌费、环卫费、平安保险费等全部由集体承担,大曲村群众过上“零负担”的日子。仓禀实而知礼节,每年下雪后,“各人先扫门前雪”已成村民的自觉,谁家家门口没扫,会觉得臊得慌。每到下雪,大家习惯先扫胡同和大街,再扫自家院子。

微信图片_20220121073723.jpg

  近几年,“平清种增改”、“三资”清理、土地托管,各项任务接二连三,但在大曲村,却似乎不那么重,因为这个村走在了任务的前头。不过,村干部却没闲着,村民赵可桥说,“我们村的村干部都是‘脱产干部’,家里的事顾不上,村里的活忙不完。”他的话在乡经管站站长路子宁那里得到验证,“大曲村一个月处理的账目比有的村一年都多,这些人给群众干事不惜力气。”

  一个月前,村民赵吉安的儿子结婚,女方家是临沂的,结婚当日,女方的亲友来了满满一大客车,因为他们从电视上见过大曲村,都想亲眼看看。去年,村内一女孩嫁到莘县,在婚礼上,播放的是大曲村的村容村貌风景片,这让送女方出嫁的赵吉朝久久难忘。

  大曲村村北通往大棚的桥边,一棵栽于上世纪70年代的白杨树昂首向天、挺拔耸立。前几年,有人花高价想买走它,赵吉朝没舍得卖,他说:“这棵树见证了大曲村40年的发展,它还要见证后40年的发展呢。”

编辑:庞玉伟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