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县域 > 县市区 >

古运河畔绘新绿——阳谷县擦亮乡村振兴生态底色

来源:聊城日报  2025-03-21 17:24:47
A+A-

  ■ 本报记者 钟伟

  本报通讯员 商贺

  “老王,一会儿还去花园里逛逛?”

  “走!带着你的象棋盘,咱俩再杀两盘,谁输了谁中午做东吃炖鱼!”

  “哈哈,那你今天中午又得破费啦。”

  早春时节,气温回暖,在阳谷县张秋镇东街村,村民王振全和老朋友遇见了,免不了调侃两句,再约着一起去下棋。

  王振全下棋的地方,叫寿竹园,占地10.5亩,就在张秋镇运河古道边上,风吹竹叶,阳光明媚,钓鱼、游玩的群众络绎不绝。

  南有苏杭,北有临张。这里的“张”指的就是张秋镇。历史上的张秋曾是运河沿岸一座繁华的商贸重镇,有“河济一都会”的美称。然而,随着运河断航、客商离散,张秋繁华不再。“张秋要发展,须在绿色环保上做文章,用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张秋镇党委宣传委员史书涛说。

  为传承弘扬运河文化,结合大运河竹林风光带建设,2024年起,阳谷县在运河沿岸的张秋镇东街村、阿城镇岳庄村分别规划建设了寿竹园和翠竹园,园内规划种植各类景观植物。

  阳光明媚,逐绿而行。距离张秋镇17公里的寿张镇闫集村,村民们正忙着在核桃林里栽种新树苗。“闫集核桃连年丰收,老林子变成新招牌。”村民张兴书说,闫集村成立了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利用原生态优势,积极探索出林业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面积达数百亩的核桃园,曾是闫集村民心中的骄傲,但后来因为种植效益不好,逐渐损毁,目前尚存核桃林56亩、核桃树527棵。经阳谷县林业部门认定,这片核桃林已成为聊城市重点保护珍贵树种群,被列为阳谷县“古树名木后续资源”。

  如何让核桃园重新焕发生机、发挥更大效益,是摆在村“两委”面前的又一难题。经过多年积极推广,闫集核桃这瓶“好酒”渐渐走出了“深巷”,知晓的人多了,前来观赏采摘、洽谈销售的客商不断增多。2024年,闫集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致力打造集核桃采摘的游客、林下养殖、农家乐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新产业,一年将至少增加村集体收入3.9万元。

  保护古树,不止于此。记者在张秋镇王营村看到,为防止一棵拥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柘木倾倒,政府出资用栅栏将古树圈起来,既不破坏风貌,又保护了古树。几米开外,远程摄像头时时关注着古树的状况。阳谷县林业综合服务中心二级主任科员赵贤民介绍,阳谷县共有114株古树名木,为守好这些绿色“瑰宝”,该县持续开展古树名木动态监测和跟踪管理,加强日常巡查管护,科学组织实施抢救复壮。

  留住乡愁记忆的,不仅有古树,还有口袋公园、庭前院后的株株新植。近几日,阳谷气温起伏不定,记者看到,不少农户将编织袋罩在门前院后的小树苗上,爱绿护绿成为自觉。

  阳谷县深挖村庄绿化死角,对村庄的主次干道、坑塘、空闲宅基地进一步绿化提升,扎实做到“见缝插绿、应绿尽绿”。2024年,全县共完成新造林398.6亩,新建完善农田林网化面积1.2万亩,绿化美化提升村庄55个,全民义务植树130余万株。此外,结合古运河、古镇村、古民居保护,积极开展自然体验、历史教育等活动, 传播生态文明理念。为了让广阔农村绿起来、美起来,2025年,阳谷县计划完成造林360亩,绿化美化提升村庄76个,全民义务植树130余万株。

  “守住一片乡愁,推进绿美阳谷生态建设,归根到底是为了增进人民群众福祉。”阳谷县林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张保岭说,“阳谷县将持续稳步推进造林绿化,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奋力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编辑:苏永乐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5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240004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