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陈金路
本报通讯员 刘梦圆
关心下一代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今年是东昌府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30周年。在砥砺奋进的30年岁月里,东昌府区关工委打造了一系列在全国全省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品牌,关心下一代事业呈现出充满活力、开拓创新、全面发展的新气象。
用好红色资源 传承红色基因
聊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青少年红色教育资源得天独厚。东昌府区关工委充分发挥地方红色资源优势,广泛开展主题教育、文化育人等活动,着力讲好党的故事、新时代故事,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青少年,引导他们从中汲取信仰力量,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东昌府区关工委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区教育系统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开展了“老少同声颂党恩·携手奋进新征程”“老少共筑中国梦”“青少年党史学习月”“红领巾寻访”“腾飞中国·辉煌75年”等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历时一年时间,编撰完成中小幼全学段共10册红色基因传承丛书《红色文化》,实现了红色基因传承课程化、系统化、一体化。目前,丛书已在聊城市167所学校、429所幼儿园同步使用,累计发放30.39万册。
发挥“五老”优势 呵护幼苗成长
“五老”在教育、引导、关爱、保护青少年方面发挥着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
东昌府区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发动“五老”积极创办“五老工作室”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五老工作室”建设的实施意见》。截至目前,全区农村和社区创办规范、经常开展活动的“五老工作室”有60余处,参与工作室创办和管理的“五老”志愿者1500余人。“五老”志愿者队伍现已成为东昌府区关工委工作的主力军,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优化关爱品牌 拓宽关爱渠道
东昌府区主动适应新形势下关工委工作环境和青少年成长环境的变化,不断优化关爱品牌、拓宽关爱渠道,提高关心下一代工作水平。
在阳光关爱帮扶方面,东昌府区关工委广泛联系社会组织,常态化组织开展“小粉笔”假期公益课堂、“希望小屋”儿童关爱项目、“阳光暖冬行动”、困境儿童“微心愿”等关爱帮扶活动。“阳光伴我行——大学生英才工程”助学项目已坚持开展19年,累计资助困境大学新生1962人,资助金额达到549万余元,这项工作已成为东昌府区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效果最好的一项品牌工程,被省关工委评为“全省关爱工作品牌”。
为进一步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东昌府区关工委联合相关部门制定印发了《关于在全区开展未成年人文身治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指导各中学开展抵制文身主题宣讲活动160余场次,向周边青少年及家长发放宣传资料近万份,1.8万余名中学生作出了“拒绝文身”的庄严承诺。全市未成年人文身治理专项集中整治行动暨东昌府区现场工作推进会上,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了东昌府区的先进做法。
2024-12-31 18:43:59
2024-12-31 18:17:48
2024-12-31 17:55:26
2024-12-27 08:40:35
2024-11-21 08:52:06
2024-11-13 14:35:34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