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县域 > 县市区 >

从2000户到1000户——茌平区菜屯镇木材加工户数变化的背后

来源:聊城日报  2024-10-31 09:09:18
A+A-
分享

  ■ 本报记者 王军豪

  本报通讯员 刘明明

  10月28日,茌平区菜屯镇。太阳还未升起,从河北等地远道而来的200余辆卡车接连驶入木材交易市场,每辆车上都装满了一根根原木。司机们熟练地将车辆停在固定车位上,拿出手机开始跟木材加工户们联系。

  “昨天跟客户下了一车订单,今天拉回去旋木皮。”张贾村的木材加工户庞建军跟运货司机交接完毕,忙不迭地载着木材回到自家的加工厂。

  而随着加工户们满意而归,菜屯镇也开始热闹起来,送木头的、旋木皮的、压木方的、晾晒的……

  菜屯镇发展木材加工业由来已久,这里的木材加工户曾超过2000户,而今却只有1000户,为何户数越来越少?

  “以前虽然木材加工户多,但生产效率低,违建随处都是,边角料到处可见,质量不好的原木甚至直接被遗弃,还有的加工户自己焊一个架子就开始加工,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菜屯镇党委书记左中原直言。

  如何实现木材加工业的提档升级,让木材加工户挣“干净”的钱、挣“高质量”的钱,菜屯镇党委政府下足了功夫。

  “转变木材加工户的守旧思维,实现产业延链补链、园区化发展,是我们这几年的努力方向。”左中原说。

  菜屯镇首先做的,就是转变加工户“单兵作战”的思想。“大家各自为战,生产的产品同质化,还存在为抢客户而恶意降价等行为。”菜屯镇副镇长高原说,镇上呼吁位置相近、产品相同的加工户“一块儿干”,既能上新设备,还能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很多加工户三三两两地组合了起来,有的还注册了公司。”

  改革总会遭遇阻力。

  以前,加工户用老式旋皮机,运转效率低,成品率也不高。当镇里开始呼吁大家更换新机器时,不少村民说:“就这一天都能挣两三千元钱,还要再投什么钱?不投!”

  怎么办?新村党委领办的合作社投资近百万元引进了高速旋切机,租给加工户使用。

  在欣欣木业有限公司,高速旋切机替代了老设备,旋切效率是旧设备的2倍,安全系数、产品质量大幅提升。“用上新机器,产品规格卡得准、优品率高,客户争着要。”公司老板贾新豹说。

  以凤凰新村为例,全村近百户更换设备的木皮加工户成为下游加工企业的固定供货商,2023年新村人均纯收入突破3万元。

  为了产业良性运转,菜屯镇引导一些加工户就地转型。南海子村村民商浩以前有自己的加工厂,而今他收购加工剩余物,就近卖到生物质电厂,“副业挣得比主业还多。”

  此外,菜屯镇党委主导引进赤松茸种植项目,以木材加工下脚料做基料,利用林下空间,形成了沙地种树—树木旋皮—树皮种赤松茸—基料还田养树的绿色产业循环,致富链条进一步延长。

  不少群众瞄准了林下经济。

  林海新村的蚯蚓养殖基地内,养殖户范秀明随手抓起一把泥土,一条条肉红色的蚯蚓在他手里有力地蠕动。“除去人工、种苗等费用,每亩林下土地每年增收1万元左右。”从最初投产的15亩到如今的50亩,靠着养殖蚯蚓,范秀明干出了名头。

  抱团发展,就地转型。“数字上看,加工户数量少了,但实际上是从粗放式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带动2万多群众就业,占全镇人口的70%,大家挣钱也多了。”高原说,“银行数据显示,镇里木材加工户的银行存款余额超过15亿元。”

  现在,菜屯镇能生产50多个规格的木皮,业内分级最细。“菜屯木业年产值40亿元,年交易木材180万吨,是江北最大的旋切单板生产基地。我们要解决木材加工‘两头在外’的问题,把更多的利润留下来。”左中原说。

  从事木材加工多年的李新烈在政府的支持下开始转型生产科技木方。“很多劣等木皮卖不上价,压缩成木方后利润比常规产品可提高15%。”李新烈说,“目前公司4台1200吨的压机可以实现满负荷生产,年底还要再上4条生产线。”

  今年,山东根本生物质能源项目在菜屯镇正式投产。该项目年销售额5400万元,年产生物质颗粒6万吨,所用原料正是树皮等下脚料。

  优质木皮卖高价,劣等木皮做木方,下脚料制作生物质颗粒,一根木头在这里被“吃干榨尽”。

  产业转型,需要“扶上马再送一程”。

  9月底,菜屯镇木业公共服务中心正式启用,可为产业提档升级提供全方位支持;6月,隶属于茌平区国有融创资产管理公司的木都资产运营公司注册成立,正在谋划包装一批有“更高含金量”的重大项目;18个村建立了产业聚集区,建起返乡农民创业园,实现上下游对接、配套发展和优势互补……

  围绕木材“吃饭”的菜屯镇,正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行。

编辑:李明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