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县域 > 县市区 >

占地更少 效益更高——中国蔬菜第一镇的大棚更新故事

来源:聊城日报  2024-07-05 09:47:57
A+A-
分享

  ■ 本报记者 苑莘

  7月2日一早,“中国蔬菜第一镇”莘县十八里铺镇各个蔬菜市场,鲜翠欲滴的新鲜蔬菜打包装箱,运往全国各地。“你们家的棚改建了吗?”在市场经营者和种植户之间的对话里,大棚更新改造成了热词。

  大棚更新改造并不是停留在语言上。金线河畔李屯村的120亩蔬菜基地,是该镇唯一一处棚顶为竹结构的大棚基地,涉及大棚40余座。这里的改造工作已经列入日程,预计今年8月动工,届时40余座大棚将全部改造提升为钢结构,并加装智能化设备。而前黄楼店村近150亩旧棚区的改造,目前已经动工。十八里铺镇是莘县大棚蔬菜产业强镇,2014年被中国蔬菜流通协会授予了“中国蔬菜第一镇”荣誉称号。去年以来,该镇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在大棚改造提升工作上持续用力,推动设施农业提质增效。

  十八里铺镇开展大棚更新改造正当其时。20世纪90年代,该镇群众靠天吃饭,收入微薄,他们抓住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机遇期和窗口期,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发展产量更高、效益更好的大棚种植产业。从拥有全市第一个百棚村,到实现全镇户均一个棚的“万棚乡”,再到被授予“中国蔬菜第一镇”称号,该镇干部群众全身心投入设施农业,培育壮大了大棚蔬菜这一致富产业。如今该镇500亩以上蔬菜示范基地达到10处,冬暖式蔬菜大棚、大拱棚超过3.6万座,年蔬菜种植面积9万亩以上,年产各类蔬菜9亿斤以上。

  蔬菜大棚发展见效三十年,为实现农民增收、集体增富、产业增效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升级改造也迫在眉睫:该镇部分大棚比较老旧,土地利用率低、生产效益差。围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该镇计划推动大棚种植朝着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从要数量向要质量过渡,从靠人工种植向靠技术增效转变,以提高大棚利用效率和综合生产能力,优化作物生长环境,减少病虫害,提升农民效益。

  今年,十八里铺镇组织各村党支部书记去周边乡镇学习先进工作经验,并去河南、河北等地进行实地学习考察。在各村广泛发动,宣传大棚改造提升的好处和优势,宣传党委政府出台的好政策,广大农户都表达了强烈的意愿。

  “按照‘流转自愿、风险共担’的原则,有意愿的农户向村党支部递交申请。先后2次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研究讨论大棚建设思路,即流转土地100亩,统一购置大棚建材,建设统一标准的钢构大拱棚,安装自动控温、自动放风系统,加装滴灌设备。大棚新建项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流转26户50亩土地,第二阶段流转30余户50亩土地,农户以土地入股,收益后根据参股比例分红。”该镇高庄村党支部书记李云彩介绍,目前,第一阶段26户农户均已上交申请书,村庄已完成50亩土地的流转工作,待玉米收割后,即启动大棚建设。“10月左右完工投入使用后,农户每年收益可提高到每亩3万余元,能够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户收入。”

  智能化提升、旧棚改造、新建基地、零星改建,多种形式的改造提升,推动了该镇旧棚改造以点带面,全面开花,全镇上下掀起棚改热潮。十八里铺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孟广达介绍,十八里铺镇将抓住金融赋能政策机遇,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引金融“活水”灌溉大棚改造提升“一池春水”,统筹发挥镇党建办、农经站作用,确保棚改项目可行、人员可靠、风险可控,让有意愿、有需求的农户得到实实在在的资金支持。并对老旧大棚进行改造升级,让农户从费时费力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种苗培育、行情把控、产业发展上来,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农产品质量,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编辑:李明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