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小希 杨宏媛
2022年刚刚开场,东昌府区韩集镇济州新村村委委员、张庆雨村党支部委员张观望却有些忙,“前脚刚把3吨玉米面拉走,后脚就得培育、加工小麦,这些工作一环接一环,马虎不得!”
玉米和小麦,是张庆雨村种植的主要作物。依托村里的京合合作社,该村将收获的作物统一加工成玉米面、玉米糁、石磨面粉等成品,发往同一个目的地——北京。
“看着我们村土地平整,作物打药少,北京天通苑社区负责人便跟我们达成了合作协议,村里的粮食加工后直发北京,送到社区居民的餐桌上。”说到这,张观望喜上眉梢。不过,能把农产品卖到近500公里外的北京,是几年前张庆雨村人想都不敢想的。
张庆雨村曾是省定贫困村。在当地人看来,这顶“穷帽子”一直摘不掉,原因就在这养一方人的水土上。
“以前,村里的地都是盐碱地,别说种的庄稼发不出苗,就连杂草也没有多少。”说起这土地的故事,张观望感触颇深。
不过,情况在近些年发生了改变。随着我市水利工程排灌网络的进一步完善,东昌府区、东阿、高唐、茌平、冠县、临清等多个县市区实现了引黄供水,以前饱受咸水之苦的周边居民,用上了甘甜的黄河水,幸福感油然而生。
黄河水也流淌进了张庆雨村的农田里。在优质水资源的滋润下,该村土地碱化情况得到极大改善,玉米、小麦等作物也顺利长了起来。不过,粮仓满了,钱袋子怎么鼓起来的问题又摆在了张庆雨村人的面前。
几年间,张观望带领村民种过大蒜和白菜。不过,这些农产品的产销量依旧没有原有的玉米、小麦效果好。看清了本村的实际,张观望又研究起了作物的品种:“传统作物扎得下根,但种出自己的特色才能有销路。”
就这样,他们又在村里种起“试验田”,在试种中比对不同品种的种植效果。功夫不负有心人,该村种植的糯玉米颗粒饱满,蒸熟后软糯香嫩,所种的小麦虽然亩产不高,但加工后制成的面粉色泽亮白,适宜制作面包,还可制作成面条粉和饺子粉。粮食质量的提升,带动张庆雨村摘下了省定贫困村的“帽子”。后来,他们又借势发力,申请商标,打造了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走出了一条符合本村实际的致富路。
如今,张庆雨村人又迎来了全新一年,张观望也早早做好了新年打算:“流转更多土地,扩大耕种面积,把更多农产品运往北京,带村民一起奔向新目标!”
2023-04-06 09:24:33
2023-04-03 16:30:09
2023-04-03 15:57:09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日报社/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