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独特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聊城推动文化“两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文化基础。近年来,在深耕文化“两创”的过程中,我市深入挖掘并利用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让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交相辉映。
迈进新时代,我市聚力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加快实施一系列文旅项目,成功举办一系列重要活动,相继推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江北水城·两河明珠”城市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一
聊城历史悠久、文脉绵长,有基础、有能力、有责任在文化传承发展上贡献力量。
这里是大运河与黄河唯一实质性交汇城市,黄河文化与运河文化在这里融合,齐鲁文化和燕赵遗风在这里碰撞,形成了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质,成为中华文明较早的发祥地之一。
这里崇德向善,世代传颂的圣贤故事和广为流传的英模事迹,涵养了天下为公、自强不息、诚信重诺等精神美德,润泽滋养着这片土地。
这里还是一片英雄的土地,红色基因已经融入血脉,汇聚起强大的奋进力量。这些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为做好“两个结合”文章、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运河岸边,背景是古槐和暗红阁,一位穿着灰色长袍的艺人,手持八角鼓,倾情演唱——这一幕,是八角鼓艺人留给聊城人的记忆。
这是一种沿着运河飘来的曲艺瑰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八角鼓,是沿运河从北京来到聊城,并且形成聊城地域特色的一种曲艺形式,是典型的群众性业余文娱活动。随着运河的断流衰落,八角鼓也随之日益凋零,逐渐遗失在大运河畔。
为挽救八角鼓,聊城人开始了行动。近年来,聊城市积极挖掘整理八角鼓曲调、剧目,并组织人员向八角鼓演唱名家拜师学艺,努力把八角鼓这一曲艺传承发展下去。9月8日下午,聊城市八角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商景刚对记者说:“在各级政府的扶持帮助下,我们相信八角鼓这朵绚丽多姿的民间艺术之花必将重新绽放出灿烂夺目的光彩。”
这是聊城市做好文化传承发展的一个注脚。聊城有着400多处文物古迹和70余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时代的长河中绽放着耀眼光彩。近年来,聊城市深耕文化资源、搭建文化传承载体,创新传承方式,持续提升“江北水城·两河明珠”的影响力。
我市还扎实推进重点文物保护利用工程。今年以来,我市落实资金1047万元,实施9个项目;出台考古前置实施意见,成立聊城市考古研究院,牵头实施26个考古项目;成立黄河文化研究中心等3个研究机构,设立全省首家县级考古工作站,为推动文化“两创”凝聚才智。
文艺是薪火相传的事业。近年来,我市涌现出一大批在国内有广泛影响、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创作推出了如文学作品《马颊河十二月》、戏剧《孔繁森》、电视剧《铁血将军》等唱响齐鲁大地的优秀作品,成为记录时代的精神坐标,激励着全市上下深耕聊城人文沃土、展示齐鲁文化资源优势与价值优势。
聊城的文化“两创”并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是基于肥沃的土壤深耕细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攀登新高度、实现新跨越!
二
东昌府区堂邑镇教场李村,是大运河文化体验廊道重点村。
9月9日,记者从东昌府区了解到,目前位于教场李村的文旅体验项目建设已完成60%。下一步,将在建成葫芦农场、山坡羊体验农场、向阳居民宿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葫芦文化、中原兵家文化、运河文化、平原农耕文化,丰富灯影新村、诗酒花茶餐厅、琴棋书画学堂等文旅体验消费场景,实现从流量到留客的提升。
当前,聊城市同时承担着黄河、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任务和沿黄河、沿运河文化体验廊道建设任务。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推动文旅融合、加快建设文化强国、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建设文化体验廊道是山东加强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的重大举措,有利于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打造山东文化“两创”新标杆。我市是大运河与黄河唯一实质性交汇城市,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文化体验廊道既是落实中央、省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又是抢抓机遇,打造“两河明珠”城市的现实需要。
号角已经吹响!全市上下正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努力打造国家文化公园和文化体验廊道建设的聊城样板。“国家文化公园和文化体验廊道建设纵横交错,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找准定位、突出特色,立足黄河和大运河的优势资源,推动保护、研究、发掘协调并进,传承、建设、利用互促多赢。”8月26日,市委书记李长萍在全市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专班会议上指出,要强化全市一盘棋,沿线各县市区资源禀赋各具特色,市级层面要强化全域统筹,形成协调发展、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提升全市文旅发展核心竞争力。
今年,我市确定了中华水上古城文化保护和传承利用等40个实施类重点项目、海源阁藏书文化展示园等52个谋划类重点项目、水上古城景区创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等44个创建品牌类项目。我市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黄河、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和文化体验廊道的重要支撑,统筹实施一批生态环境修复、文化遗产保护、文旅融合发展项目。
文化“两创”,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文化体验廊道无疑是最亮眼的一个篇章。全面激活文化体验廊道各类资源要素,为区域发展塑形、赋能,让沉睡的资源活跃起来,让潜在的优势发挥出来是聊城文化“两创”的必然之选!
三
临清市魏湾镇是明清时期运河沿岸的大码头,运河文化、红色文化资源丰富。
这些年,临清市按照“一区四带”的文旅发展布局,以钞关魏家湾分关为中心打造文化街区,以中华海棠园为中心打造绿色生态区,以中共清平县委旧址为中心做强做优红色文化区,以贡砖文化产业园为中心打造运河文化风景区。通过沿线村庄、沿路景观连点成线、连线成片,逐步成为一条“一带四区多节点”的精品全域旅游路线,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新业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传统历史文化,正被赋予新的表达,在新时代焕发新生、绽放光彩。当前,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市创新传承方式,推动非遗活化利用,建成非遗工坊80家,东昌葫芦雕刻、临清贡砖等35个非遗项目实现产业化发展,年产值38亿元。
立足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掘和运用手造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和工艺理念,精心培育“山东手造·聊城有礼”品牌,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的需要。聊城结合丰厚的文化资源优势,形成一套“满足群众需求、遵循市场机制、政府适度引导、数字赋能全链”的工作模式,实现“山东手造·聊城有礼”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
通过品牌体系建立、产品研发、产业集群培育、非遗工坊建设等一系列措施,不仅让非遗“活”起来,更让文创产品“火”起来。东昌葫芦、木版年画、东阿琵琶……不仅是活态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传统技艺,也成了各地极具特色的文化名片。特色鲜明的“聊城手造”里,一陶一瓦、一针一线都沉淀着历史,蕴藏着令人沉醉的文化之美。
文化“两创”,让聊城变得流光溢彩。近年来,我市构建“两河之约”文旅品牌、“我家门前有条河”推广品牌、“山东手造·聊城有礼”特色商品品牌。举办音乐节、电音节、非遗节等文旅活动110余场,培育100个“黄河大集”,持续开展“两河之约”系列推广活动,“文旅聊城”抖音号播放量、头条号展现量均突破1亿大关,有效提升了城市知名度与美誉度。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相信随着文化“两创”的不断推进,水城大地必将铺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的美好画卷!
文/记者 赵宏磊 (图片均为资料图)
2023-09-12 11:38:30
2023-09-11 14:47:34
2023-09-11 14:45:23
2023-08-30 17:20:00
2023-08-01 14:55:58
2023-07-13 16:32:19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