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家住市城区山陕会馆附近双街南首的侯凤英坐在家门口摇着蒲扇和街坊聊天。双街的地势高,抬眼就能望见不远处涌金桥上的车来车往。
19岁嫁到双街,今年85岁的侯凤英并不知道家门口那座小桥的名字,只知道从她嫁过来的时候,那里就有一座桥。“以前是座小木桥,还有水闸,后来修建之后成了现在的‘双桥’,一个桥过车,一个桥走人。”侯凤英说。
涌金桥,设计简单,单拱,青石板,桥上也没有桥牌。但涌金桥的背后,却蕴藏着一段并不简单的故事。
运河水长 阅尽沧桑
历史上,聊城的兴盛源自运河带来的商业机遇。运河贯通之前,山东西部地区交通不便,偏僻闭塞,直至运河贯通,活跃了南北物资交流,经济在明代曾一度走在全国前列。
清乾隆、道光年间,聊城商业达到极盛,成为运河沿岸九大商埠之一。有数据记载,道光年间聊城的商业店铺达1300家,全国各地客商络绎不绝地涌向这里,以致运河中帆樯如林、舳舻相连;岸边车水马龙,货积如山。南方的丝绸、竹器、茶叶,北方的松木、皮货、煤炭、杂品等物品经运河转运周邻各县,而聊城当地所产的物品则经运河运往四面八方。
在古时,涌金桥处为码头,不难想象,这里曾商贾云集、交易旺盛、钱财广通,坊间认为,这便是“涌金桥”名字的由来。
夏荷送香 日照涌金
运河流淌,惠风和畅。运河带动了聊城商业繁华,然而在聊城经商的主要来自山西、陕西、浙江等地,以山陕商人最为有名。
涌金桥向北不远处,便是山西商人和陕西商人共同建造的山陕会馆。据记载,在聊城东关运河沿岸,有各省商人建立的山陕、苏州、武林、江西、赣江、福建等八大会馆,山陕会馆的南面便是浙江商人兴建的武林会馆(1947年拆除),规模最大且至今保存完好的就是山陕会馆。山陕会馆始建于乾隆八年(1743年),它坐落在聊城城南、运河西岸,坐西朝东,整个建筑群雕梁画栋、飞檐挑角,气势雄伟,既灵巧雅致又巍峨大方,充分体现了山陕商人的实力。
沿着山陕会馆南行几百米便是涌金桥。侯凤英老人口中现在的“双桥”,其实是涌金桥修建之后,又在旁边建的一座钢管附桥,供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
涌金桥横跨的是运河向东昌湖送水的通道。盛夏七月,桥的东岸是运河中一池碧水,西岸东昌湖湿地的荷花开得正艳。在聊城市地方史研究会副会长耿振军看来,涌金桥的名字或许还有另一个层面的意义:“风吹荷送香,日照湖涌金;胭脂舞袖来,龙腾万点鳞。”耿振军说,站在桥上西望东昌湖,在太阳的照射下湖面上金光闪闪,像湖水中涌出的金子,所以叫“涌金桥”。
涌金桥的名字究竟是因何而来,现在我们已无法考证,但运河畅通之后,聊城被称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并有“江北一都会”的美誉,成为运河北段最重要的商业中心城市之一。
文/图 记者 吕晓磊
2023-07-26 15:08:42
2023-07-25 11:04:17
2023-07-25 10:11:29
2023-07-13 16:32:19
2023-06-20 16:41:40
2023-06-11 17:19:36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