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鹏
不知何时起,内卷一词成为职场和行业竞争中的热门话题。从“996”工作制到无休止加班,内卷现象不仅让员工身心俱疲,也让企业陷入低效竞争的泥潭。然而,最近一些行业巨头如大疆、美的、海尔等企业“不准加班”政策频繁登上热搜,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对“加班文化”的纠偏,更是对发展逻辑的反思。
内卷的本质是同质化竞争下的资源浪费。对于制造业,价格战成为企业争夺市场份额的主要手段,导致行业利润被不断压缩,甚至陷入低于成本价竞争的恶性循环。而对于互联网行业,重复建设、扎堆布局热门赛道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不仅抑制了创新,还让企业在未来的科技竞争中失去活力。在内卷式竞争环境中,加班成为常态,效率反而成为例外;当低价成为习惯,创新反而成为冒险。内卷不仅损害了企业的长期发展,也让员工在无休止的加班中失去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要打破内卷,企业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发展模式。华为的“咖啡时间”、腾讯的“活水计划”都揭示了一个真理:真正的竞争力来自创新密度而非工时长度。德国制造业的“隐形冠军”战略表明,专注细分领域的技术深耕比规模扩张更具持久生命力。这些案例证明,将资源从低效竞争转向创新研发,才能跳出内卷泥沼。
令人欣喜的是,政策层面也在积极推动反内卷。今年全国两会上,“整治内卷式竞争”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多位代表和委员呼吁建立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这一政策导向与企业行动形成合力,为反内卷提供了制度保障。
如此看来,“不准加班”不仅是对员工的关怀,还向外界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效率比时长更重要,创新比内卷更有价值。只有当企业真正将精力投入到技术创新、服务升级和人才培养上,才能构建更健康、更可持续的职场生态,推动行业和经济良性发展。
反内卷不能只是一时风潮,而应成为一项持久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制度革新、认知升级到行动转变等多维度发力。唯有如此,才能打破“越努力越窒息”的恶性循环,我们每个人也能在时代洪流中享有舒展生长的空间。
2025-03-28 10:48:39
2025-03-28 10:45:20
2025-03-28 10:15:05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闻网 2006-2025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240004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