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聊诚评 >

聊诚评丨“为你好”式教育,缘何不讨好

来源:聊城晚报  2025-03-28 11:25:37
A+A-

  □ 贠秀军

  在家庭教育中,“我都是为了你好”是许多家长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句话承载着父母对孩子的殷切期望和无私关爱,却也常常成为亲子矛盾的导火索。孩子们对这句话的反感甚至抵触,让许多家长感到困惑与无奈:明明是一片苦心,为何换来的却是疏离和对抗?

  诚然,很多家长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几乎倾其所有。他们不惜背负贷款购买学区房,省吃俭用为孩子报昂贵的补习班,甚至为孩子规划好一条自以为完美的人生路线。殊不知,这种“无私的爱”无形中却给孩子套上了难以挣脱的精神枷锁。

  家长的“为你好”往往伴随着对孩子的控制和过度期待。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为孩子规避风险、铺平道路,又按照自己的意愿让孩子按设定的方向成长。然而,这种看似无私的关爱,却忽视了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选择权。当家长以“为你好”为由替孩子做决定时,孩子感受到更多的是束缚而非自由,是压力而非支持。另外,父母自我牺牲式的爱附加着隐形的条件——孩子要听话、要感激、要报恩,这就使得“为你好”异化为“情感绑架”,当孩子不听话、表现没达到家长预期的时候,家长便会将自我牺牲搬出来指责孩子,长此以往,孩子便会处在愧疚和自责中,性格也变得自卑而敏感。

  “为你好”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如何表达和践行这份爱,才是家庭教育的关键。家长应当尊重孩子的独立性,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成长路径。家长可以适当为孩子遮风挡雨,但也要敢于放手,让孩子独立面对问题和挫折,在风雨中磨砺成长。其次,有效的代际沟通也极为重要。家长需要平等地与孩子沟通,倾听并理解孩子的想法。孩子也要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学会以理性的态度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而不是通过叛逆或逃避来应对压力。应该看到,当“为你好”从居高临下的训诫转变为平等对话的起点,家庭教育才能回归其本质。

  教育的目的,不是塑造一个符合家长期望的孩子,而是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当家长能够放下控制欲,学会倾听和尊重,亲子关系自然会更加和谐,“为你好”也才能真正被孩子理解和接受。当家长学会用倾听代替说教,用陪伴替代控制,用信任取代焦虑,那句“为你好”才能穿越代际隔阂,真正抵达孩子的内心。

编辑:郭艳娜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5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240004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