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聊诚评 >

聊诚评丨AI时代,知识学习仍是基石

来源:聊城晚报  2025-03-14 16:05:20
A+A-

  侯莎莎

  “有了AI为何还要读书?”近日,一名95后数学老师上台演讲回答了这一问题。她的观点——“使唐僧成为唐僧的不是经书,而是取经之路”引发网友共鸣。

  当今时代,人工智能迅猛发展,深刻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学校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在AI浪潮中找准方向,使教育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在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关键是要明确: AI只是助手,拥有自己的认知和判断才是核心。

  就像这位老师说的:“那张你误以为可以得到所有知识的芯片,可以为你提供有可能你并不必要的知识,但它一定会拿走你必要的认知。”还有专家也表达了类似观点:AI浪潮下,知识学习才是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的基础,对学生而言,保持独立的写作、思考能力至关重要。

  其一,知识学习是教育的基础。知识是工具,人的发展是目的。AI虽然能够提供海量信息,但它无法替代人类对知识的深度思考和内化。如,当学生阅读《哈姆雷特》时,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独特的哈姆雷特形象,这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得来的,而不是AI直接给出的答案。

  其二,AI在教育中的角色应是辅助性的。人工智能能够为学校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和便捷的工具,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高效地获取知识。然而,AI并不能取代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智慧和经验是无法被机器复制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需要通过自身努力去探索和发现,形成自己的判断和观点。AI可以作为一个强大的助手为师生提供支持,但不能成为学习的主导。

  其三,AI时代,学校教育需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判断能力。“机器幻觉”是指AI系统在处理信息时产生的错误感知或虚假结果。很多人在利用AI查阅资料时发现,AI会随意编写不存在的文献内容,还可以让文献生成文献,形成证据闭环。借助AI,也要怀疑AI,才是我们对待人工智能的正确态度。处于学习成长阶段的学生,在面对海量信息时,需要具备辨别信息真伪、筛选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学校应当开设相关课程,帮助学生掌握检索、分析和处理信息的技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AI时代,知识学习的意义并非被削弱,而是变得更加重要。我们需要学会将其视为工具,而不是一味放大焦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学校教育更应当坚守知识学习这个基础,明确AI的辅助性角色,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

编辑:王克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5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240004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