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聊诚评 >

聊诚评丨行动是最有力的辩白

来源:聊城晚报  2025-02-28 10:06:13
A+A-

  □ 郝凯

  从淄博烧烤爆火时的全民赞誉,到考公文化遭讽后的应激反应,当“DeepDrink”“考编大省”“只关注鱼头朝向”等标签在互联网上病毒式传播时,山东始终在舆论两极间剧烈震荡。用“山东黑子”等情绪化表述反击质疑,实则是将公共讨论拖入了“比谁嗓门大”的原始竞技场。心理学研究早已证实,人类对抗情绪具有自我强化的特性——当人们拼命想要消除某种情绪时,大脑反而会将其判定为重要信号。这恰如山东在应对“酒桌文化”争议时,用“吃头孢可免酒”的辩解替代制度改良,结果却让“劝酒陋习”的标签越擦越亮。

  行动才是最有力的辩白。面对“新兴产业滞后”的尖锐质疑,山东手握全国41个工业大类的完整产业链,却仍在数字经济领域缺乏头部企业。这种矛盾恰似重剑无锋的武者——空有千钧之力,却不知如何破局。杭州以“政府‘不打扰’,企业‘自在飞’”重塑营商环境孕育出“六小龙”;苏州凭借航空航天、电子通讯等高新技术产业突破2.6万亿元产值,江浙地区的经验表明,行动创造的实绩比任何辩词都更具说服力。大音希声,真正的实力从不需要声嘶力竭的呐喊。

  用事实构建的“数字护城河”,远比情绪化的文字长城更坚固。反思差距,正视差距,山东需要的不是对历史荣光的反复擦拭,而是刀刃向内的改革勇气。大多数沉默的山东人,其实真的热爱山东、热爱家乡。76岁的李登海,仍在田间改良玉米种子;张连钢带领创新团队仅用三年半时间,建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连续10次打破自己创造的世界纪录……当潍坊农机装备遇上青岛工业互联网,我们有理由相信,齐鲁大地同样可以孕育出智慧农业的“比亚迪”“宇树”。

  从古至今,山东人的精神内核始终是“讷于言而敏于行”。在青岛港,无人桥吊正以每小时超过60个自然箱的作业效率装卸货物;在潍柴动力实验室,热效率达53.09%的柴油机改写了行业标准——这些沉默的突破,才是对地域偏见最有力的回击。当舆论场的硝烟散去,能沉淀下来的从来不是谁的骂战更精彩,而是谁的行动更扎实。山东完全有条件将此次争议转化为改革契机:用负重前行的改革实绩,为当代中国提供一部“行动碾碎质疑”的鲜活教科书。毕竟,黄渤海的浪涛从不为驳斥质疑而翻涌,山东定会向新而生,包容奋进,永不停歇地奔向深蓝。

编辑:李明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5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