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聊诚评 >

聊诚评丨科技赋能,传统文化“潮”起来

来源:聊城晚报  2025-02-14 17:57:39
A+A-

  □ 李丽

  每年春节过后,总有一些事儿让人念念不忘、津津乐道。今年亦是如此,比如央视春晚的机器人舞蹈表演——《秧BOT》,就点燃了全国观众的热情,甚至一度冲上微博热搜,让受众乐不可支。可见,当传统文化有了科技元素的加持,立马可以“潮”起来。

  科技赋能,传统文化更具活力和时尚感。当穿花袄转手绢扭秧歌扮相犹如“咱奶”的人形机器人与16位舞蹈演员同台共舞时,有网友不免感慨此乃“最酷的相遇”。当聊城的春节庆典活动,有了无人机灯光秀的参与,亦让这座城市大放异彩,从而登上央视新闻,让东昌葫芦、“凤凰城”的传说故事远播四方,为更多人所了解。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之妙,还体现在一些热门博物馆里。比如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凭借其十足的科技范儿——融合数字科技、文物展示、微缩景观等展示手段,吸粉无数,2024年吸引96万余群众来这里全方位、跨时空、沉浸式了解大运河的前世今生。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在科技的驱动下,通过更多元的表达,给观众带来一个个酷爽、好玩儿的惊喜。

  以情相牵,传统文化成为科技创新的源泉。万变不离其宗,中华上下五千年丰富的文化遗存,为科技创新提供了丰沃的土壤。今年央视春晚喜剧小品《借伞》就是以西湖断桥边借伞故事为主线,融合京剧、粤剧、川剧、越剧等多个演绎过《白蛇传》的传统曲种,串联起白娘子与许仙的不期而遇,一连串的“误会”拉满喜剧效果,引发观众共情。值得一提的是,用科技手段打造出的如梦如幻的舞台效果,使传统文化的表现更具活力和魅力。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的《哪吒之魔童闹海》,之所以燃爆春节档,不仅因其对1900多个特效镜头的精致打磨,能让人身临其境,也不仅因其对哪吒这一家户喻晓的神话人物融入了时代元素,进行了新的诠释,更是因为该片赋予哪吒的精神内核——“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奋斗精神,着实打动了观众。“如果宿命就是一座大山,那我就劈开它”“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这些超燃的台词,传递着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使得群情振奋,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我们所处的时代飞速发展,科技的进步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正搭着科技的快车以新颖的形式走进人们的生活,并为大众所喜爱。这种呈现方式的改变不是简单的“旧瓶装新酒”,而是对文化基因的深度解码,是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创造性转化。如今,科技与传统文化双向赋能,让我们看到了优秀文化创新性发展的更多可能。

编辑:苏永乐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5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