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聊诚评 >

聊诚评|莫让大学生陷入“暑期工陷阱”

来源:聊城晚报  2024-08-20 10:02:12
A+A-
分享

  □ 张英东

  暑假期间,不少大学生走出象牙塔,以暑期工的身份踏入社会。他们有的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有的为了积累社会经验,这份主动与热情值得称赞。然而,据多家媒体报道,由于“黑中介”横行,以种种手段骗取大学生的钱财,不仅浇灭了他们初入社会的热情,更在他们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面对这一现状,社会各界必须高度重视,共同织就一张保护大学生暑期工权益的安全网。

  “黑中介”之所以能在暑期工市场大行其道,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大学生群体普遍缺乏社会经验,对于复杂多变的职场环境缺乏足够的认知与防范能力,加之对实习证明、背调支持等诱惑的盲目追求,极易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另一方面,从法律层面来看,在校大学生假期兼职并不等同于正式就业,这一身份界定上的模糊性,使得他们在遇到纠纷时往往面临维权难的问题,进一步助长了“黑中介”的嚣张气焰。

  净化暑期工市场环境,治标更需治本。

  首先,高校应强化教育引导。高校可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发放防骗手册等方式,向学生普及求职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正规、可靠的实习岗位信息,减少学生自行寻找工作的风险。

  其次,网络平台应加强监管。网络平台应建立严格的招聘信息审核机制,对发布招聘信息的企业进行资质审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对于涉嫌欺诈的招聘信息,应及时下架并追究发布者的法律责任。

  第三,政府部门应完善监管措施。政府部门作为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应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大学生暑期工的法律地位和保护措施。同时,加强对暑期工市场的监管力度,对“黑中介”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形成有效的震慑力。此外,还应建立畅通的投诉举报渠道,方便大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寻求帮助。

  最后,保护合法权益的关键,还在于大学生自身。在寻找兼职时,大学生应保持头脑清醒,对招聘信息进行仔细甄别,避免被虚假承诺所迷惑。同时,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遭遇欺诈时勇敢站出来,向相关部门举报并寻求帮助。

  暑期工不仅是大学生们锻炼自我、积累经验的宝贵机会,更是他们走向社会、融入社会的重要一步。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实践环境,让他们的每一次社会实践之旅走得更实、更稳、更顺畅。

编辑:苏永乐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