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聊诚评 >

聊诚评|剥下伪科普视频的“外衣”

来源:聊城晚报  2024-06-26 09:28:17
A+A-
分享

  □ 赵宏磊

  据《人民日报》6月17日报道,北京市的李女士前不久压力大睡眠差导致脱发,看了一些健康科普短视频后,她感觉状态更差了。“每次看到脱发相关的科普视频都很焦虑,于是跟着食补、涂精华,但没什么效果。”她说,有的短视频制作者为了增加点击量,夸大甚至编造脱发、失眠的负面影响,十分影响心情。

  “转动眼球并配合远近距离交替聚焦,就能降低近视度数。”“蜂蜜和花粉中含有大量小分子肽,能以毒攻毒防过敏。”……近年来,一些夹杂科学概念、专业术语的伪科普短视频在社交平台上广泛传播。这些伪科普短视频,迷惑性大、传播面广,让许多网民上当受骗。

  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元便捷,对未知信息的需求更加强烈。而视频制作成本低,流量和收益却非常可观。这让一些人铤而走险,炮制伪科普短视频,牟取利益。拽几个科学概念、扯几句专业术语,掩盖不了伪科普骗人骗钱的本质。

  剥下伪科普的“外衣”,营造清朗的网络生态,是广大网民的期盼。当伪科普视频提供的建议被大众接受,会削弱公众对真正具有医学背景和专业知识的科普博主的信任。在短视频平台上,有不少穿着白大褂的人,某些网民会认为他们就是医生,对他们的话“言听计从”。实际上,许多“白大褂”并不是业内人士,甚至可能只是个卖药的“演员”。

  对伪科普短视频,不能听之任之,应强化监管、以正视听。监管部门要把监管的触角、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网络之上,组织专家对“健康科普短视频”进行鉴定,及时发现形形色色的伪科学短视频,切实为医疗健康类信息增加一道“防火墙”。

  在短视频时代,我们确实需要更多好的“健康科普短视频”。但是,如果“健康科普短视频”患了病,那危害就不言而喻了。当人们听信了伪科学的说法,没病的可能会生病,本已生病的病情可能加重。因此,确实有必要对各类“健康科普短视频”认真甄别、去伪存真,真正剥下伪科普视频披着的“外衣”。

编辑:李明
校对:苏永乐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