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提升软实力的过程,也是集聚资源要素、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过程,要高度关注企业的“生存之难”和“发展之困”,坚持上下联动、靠前发力、精准施策,强化要素综合保障,切实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不断增强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资金、土地、环境、人才等发展要素就是企业的阳光、空气、土壤、水分,只有发展要素齐全、充分,企业才会成长得快、发展得好。就聊城的企业来说,好多要素不是不齐全,而是不充分、不解渴、不到位。这些大部分都是可以通过努力解决的,所以,在优化要素环境方面,我们要着眼有力有效,切实让企业感受到变化。
要向统筹要效率。从大处着眼,统筹兼顾,这是重要的方法论,要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破除“一亩三分地”思维,做到“互相补台,好戏连台”,避免各自为战、画地为牢。要打破各县(市、区)区域壁垒,建立全市要素统筹保障机制,根据需要构建要素指标调蓄库,对土地、能耗、环境容量、产能要素等实行市级统筹、综合保障,着力打造指挥一体、方向一致、内外联动的工作格局,更好服务重点工程、重点项目落地。这是优化要素环境的当务之急,也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长久之策。
要向创新要效率。市委“三提三敢”要求提出要敢闯、敢干、敢争先。无论是干部敢闯,还是地方敢干,都蕴含着创新创造之意。苏州成功范例之一的“昆山之路”,其内涵和渊源就在于敢于尝试、敢于创新。1984年国务院宣布成立经济特区时,当时的昆山在没有得到任何许可的情况下,1985年就自己圈出18平方公里的土地创办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1992年,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开发区,这是我国第一个县域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如果没有当时的“大胆”举措,就不会有财政收入年增10亿元的“昆山奇迹”。“老药方”解决不了新问题。优化要素环境,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多动脑子想办法,多借鉴发达地区好经验,敢于创新,甚至敢于试错,走出一条新路来。
要向服务要效率。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要把企业家当成自己的亲人,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做到亲上加清,清而有为,这样的服务就会无微不至、贴身贴心。感情上火候不到,服务上必然有温差,烧水要烧到100摄氏度,修路要打通最后一公里,我们的服务也要解决“最后一度不到”“最后一公里不通”的问题。服务企业,一要到位,而不是“火候不到”“成色不足”;二要精准,而不是隔靴搔痒、不明就里,这是衡量服务质量的两把尺子。
与其他方面相比,要素环境更能反映城市的思想解放程度、市场发育程度、对外开放水平和发展潜力,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高质量发展的“检测仪”和“风向标”扫清路障、铺平道路。
□ 朱海波
2024-04-25 16:52:55
2024-04-25 16:49:21
2024-04-25 15:52:00
2024-01-26 09:11:53
2023-12-17 10:07:34
2023-11-03 08:45:22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