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回检制度一定要落实,作业完毕后要再次确认工具、材料是否全部撤出网外。”11月26日晚,济郑高铁聊城西站应急值守小组组长张凤志对工友说。
因为白天要跑试运行列车,所以作业都是在晚上进行。当晚他们要利用4个小时的天窗时间,对济郑高铁聊城西站3组道岔进行精调精测。
“作业中我们始终坚持高标准,一点儿马虎不得。”今年31岁的张凤志是小组中年龄最大的,曾参与过日兰高铁精调作业,并且参与了济郑高铁从接管到试运行的全过程。“现有线路运行时速已经达到350公里,我们的作业目标就是确保设备尺寸零误差。”张凤志边扭动扭矩扳手边对记者说。
转辙部位是整组道岔的关键,也是最容易出现水平误差的地方。测量到聊城西站9号道岔转辙部位时,张凤志发现,轨道检查仪的屏幕上出现“芝麻粒”大小的波动,通过数据分析,这里存在0.1毫米的偏差。0.1毫米相当于一张A4纸的厚度,对于精益求精的他们来说,不但要将这0.1毫米误差消除,还要让整组道岔达到一个标准——顺坡率为0,这着实需要下一番功夫。
“这里往外0.2毫米!”“后面往里0.3毫米!”俯身跪趴在钢轨上的张凤志不时发出指令,身旁的工友则快速更换轨距挡板,操作机动扳手将钢轨扣件螺丝拧紧。“一个地方有问题,前后七八处地方都需要调整,有时候还会出现这边调好那边又变动了的情况,这就需要再调整。”张凤志说。一组道岔大约70米,正常行走只需要短短几十秒,而他们进行一次作业却需要近一个小时。
参与精调精测的职工大多是“00后”,虽然团队年轻,但他们干起活来却十分老练。静态验收期间,他们用双脚一步步丈量着管内150公里的线路,对线路设备情况做到了如指掌。
济郑高铁开通运营前,他们不仅要对道岔进行精调精测,还要对管内线路进行全面检查。“精调精测工作就像是在钢轨上‘绣花’,要处处精心、处处小心,一点儿误差都不能有。”张凤志说,“我们基本上每天的固定动作就是俯身测量、调整、挪动一小步、再俯身测量,目的就是让济郑高铁运行得更加平顺。”
文/图 记者 郝川 通讯员 寇春珂
2023-12-04 07:49:05
2023-12-01 17:03:49
2023-11-30 16:45:02
2023-11-03 08:45:22
2023-11-02 10:15:16
2023-09-15 18:08:33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