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部门 > 法治 >

多年积怨一朝化解 冠县司法局“绣花功夫”解纠纷

来源:聊城日报  2025-03-31 16:46:25
A+A-

  本报讯 (记者 马永伟 通讯员 霍文戎) 3月26日,在冠县清水镇刘屯村新立的青灰界桩旁,村民刘喜某与刘贺某解开了多年心结,双手紧紧相握。冠县司法局清水司法所联合镇矛调中心耗时多日,成功化解他们之间的纠纷,为新时代“六尺巷”故事增添了生动的法治注脚。

  刘喜某与刘贺某的纠纷源于林地合同中的“模糊地带”。由于合同条款不够清晰,双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司法所工作人员明白,处理此类纠纷,必须深入实地,掌握第一手资料,正所谓“脚底沾泥,心里有底”。他们迅速行动,赶赴林地现场勘查,对照合同条款,一寸一寸仔细比对边界。为还原事实真相,工作人员特意邀请刘屯村村委会当年负责分地的干部,前来指认关键界点。司法所与镇矛调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梨树林间来回奔波,手中的卷尺不仅丈量着土地尺寸,更以耐心一点点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

  调解初期,刘贺某发现自己实际拥有的林地比合同标注的地亩数少,情绪激动之下,强硬要求将双方林地边界移至道路正中央。而刘喜某同样寸步不让,坚持按原有合同划分,坚决不肯让出一寸土地。

  面对情绪激动的双方村民,工作人员巧妙采用“背靠背”调解策略,分别与刘喜某和刘贺某深入沟通,耐心倾听他们内心诉求。工作人员以法律为准绳,参考当年分地见证人的回忆与证言,结合双方持有的林地合同,精准厘清双方权责关系。

  经过长达几个小时的不懈努力与耐心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在维持现有经营现状的基础上,保留共用通行道路,双方林地分界线向东平移一尺,确保今后双方在生产过程中互不干扰。

  3月26日,签字的那一刻,刘喜某感慨道:“争了这么多年,邻里情分都没了。今天立下的这根界桩,立的不仅是规矩,更是我们重新建立起来的信任。”

  “调解并非简单的‘和稀泥’,而是以法律为依据定分止争,以温情为纽带弥合裂痕。”冠县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建华表示,“愿每一寸土地都承载守望相助的暖意,每一片林地都回荡邻里同心的笑声。”

编辑:苏永乐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5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240004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