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部门 > 文旅 >

诵读经典诗文 传承两河文化——“海源阁杯”第一届全市青少年经典阅读大赛展演活动侧记

来源:新聊城客户端  2025-04-21 10:53:12
A+A-

  “海纳百川藏万卷,源承一脉启千秋。”4月20日,当世界读书日遇上聊城这座千年文化古城,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海源阁杯”第一届全市青少年经典阅读大赛展演活动在市新闻传媒中心盛大启幕。

  展演活动现场。

  去年12月,“海源阁杯”第一届全市青少年经典阅读大赛拉开序幕,活动由中共聊城市委宣传部、聊城市教育和体育局、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主办。大赛初始,主办方面向全市青少年、儿童,向学校、教培团体等征集参赛选手,2100余名选手通过多轮角逐,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

  展演活动现场。

  4月20日下午,在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七楼演播大厅,134组优秀选手代表来到展演现场。本次活动分为“文脉传承 河合之韵”“经典传诵 繁星闪耀”“古今交错 两河华章”“继往开来 缘系海源阁”四个篇章,获奖代表和小演员们通过诗词朗诵、情景剧等形式对“两河文化”进行了生动展示。

  当开场宣传片《清代海源阁:聊城人百年的自豪与怀想》的光影在大屏上跳跃,时间仿佛被拉回到185年前。时隔一个多世纪,书本再次被翻开,人们看见的不仅是泛黄的文字,更是一座城市的精神脊梁。

  展演活动现场。

  在“文脉传承 河合之韵”篇章中,选手们或深情朗诵,或倾情演绎,将聊城的诗词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一夜停桡处,千秋望岳情。水流聊摄地,云锁鲁连城。击汰堤花动,移樯闸火明。东楼不可上,迢递且南征。”选手许恩恺带来的诗朗诵《东昌城下已泊夜移船欲过闸未得》,让清代诗人陈廷敬笔下的聊城夜景徐徐铺展在观众眼前;临清蓝鲸少儿口才团带来了情景剧《诗词中的聊城》,灯光璀璨,道具精美,孩子们古装打扮,以富有童趣但极具感染力的表演,带大家感受聊城流淌千年的诗韵。

  “然则一楼何奇。四街交会,一城正中。有湖环城,楼湖相映……”青少年组一等奖团队带来的作品展示《光岳楼赋》,让观众不禁赞叹。光岳楼如同一部厚重的史书,记录了聊城的风雨和沧桑。从“手可摘星辰”的豪情,到“千年漕运风云散”的哲思,光岳楼的诗词跨越时空,串联起聊城的时代变迁。

  展演活动现场。

  “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这是孔繁森用生命践行的誓言,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它总会回荡在聊城和青藏高原的上空。诗歌《边塞曲》和情景剧《热血洒高原》,展现了孔繁森同志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精神。几十年来,从聊城到阿里,千万个“繁森”早已在神州大地绽放光芒。

  原创情景短剧《海源归阁》,让观众通过小演员的演绎,感受杨家四代人对藏书事业的坚守,以及现代学子对经典文化的传承与热爱。在海源阁的历史长河中,杨以增、杨绍和、杨保彝等先辈们为了藏书、护书、传书,立下了严格的规矩。历经四代人的悉心守护,海源阁保存下了四千余种、二十二万余卷藏书,其中宋元珍本逾万卷。他们的故事如同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展现着对知识和文化的敬畏与执着。

  展演活动现场。

  在各个篇章的间隙,穿插着激动人心的颁奖环节。优秀奖、三等奖、二等奖、一等奖依次揭晓,获奖选手们脸上洋溢着青春的自信与喜悦。当嘉宾为他们颁发奖杯、证书时,现场掌声雷动。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们阅读成果的肯定,更是对传承经典、热爱阅读的褒奖。

  护一卷古籍,传千年文明。海源阁的灯火曾照亮无数典籍,而当天的舞台因阅读而更加璀璨。相信,我市广大青少年会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点燃对阅读的热情,以文字为舟,以阅读为桨,携手共建书香聊城,让文化的血脉生生不息。

  文/记者 林晨 图/记者 温新宇

编辑:梁营营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5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240004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