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部门 > 文旅 >

聊城古城和光岳楼的营造

来源:聊城日报  2024-07-09 09:23:02
A+A-
分享

  聊城市文物事业服务中心研究馆员魏聊作专题分享

  今年适逢聊城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0周年和光岳楼建成650周年,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光岳楼的营造和聊城古城的建设有着莫大的关系。

  现今之古城是聊城的第四座城,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建土城,距今已经有954年了。现在在聊城西北角残存了一段城墙基础,已经被妥善保护,城墙的基础非常厚,有将近两米,分六七层来建造。所以说,只说基础这一块,聊城古城墙长达四公里,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到了明朝初期,为了加强城市的防御能力,东昌府城营建关键人物平山卫指挥佥事陈镛又在土城墙的外面,加了一层砖墙。也就在这一时期,光岳楼开始兴建。

  光岳楼的四层主楼可以分为两部分,一至三楼是一部分,四楼可视为单独间。看起来结构十分复杂,其实分开了看也不复杂。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最主要的是柱,然后是梁枋等。光岳楼上最重要的柱就是金柱,一共32根,金柱高11.58米,直径0.6米,直达三楼,建造手法干净利落。这种柱列分布和宋代的建筑学巨著《营造法式》所记载的非常相似。为了扩大空间,光岳楼在柱列分布上大胆创新,省略了中间的四大金刚柱。四大金刚柱原本是重要的承重构件,省去之后,整座楼所有的重量都由内外槽的32根柱子来承担,堪称是古代建筑力学的一大进步。

  令人感到惊奇的是,行至三楼,可见四个内角的柱子已是“悬柱”状态。这些柱子起于三楼,止于三楼,上方与梁枋扣合在一起,侧面与斗拱后尾穿插,拉扯着木质框架结构,起到了平衡和稳固楼身的作用,增强了建筑的抗风和抗震能力。悬柱的使用,说明古人对结构力学的应用有相当高的水平。

编辑:李明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