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商城
县域
数字报

您的位置:首页>部门 > 文旅 >

文化“两创”在聊城丨探索文化“两创”新路径——文化“两创”在聊城系列报道之三

来源:聊城日报  2023-11-30 10:08:21
A+A-
分享

  2023聊城新青年音乐节。商景豪 摄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聊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黄河与大运河的交汇,赋予这里丰富的历史文物资源和文化遗产。正是这些宝贵的财富,构筑起了聊城文化传承的自信和底气,不断引领着后人攀登新的高峰,实现新的跨越。

  聊城的文化“两创”,源于历史的浇灌和滋养。十年来,聊城市始终牢记嘱托,始终把文化“两创”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深耕人文沃土,聚力守正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持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正在水城大地落地生根,焕发出勃勃生机!

  涵养时代新风

  “下社区,进街道,全县城乡都走到。到工厂,去校园,各行各业照顾全……”前不久,在莘县莘亭街道后高庙村,这段在村里晚会上演出的快板书《美德健康新时代》,因风格轻松、节奏明快受到年轻人欢迎,被称为“田间RAP”。

  茌平区贾寨镇耿店村“村晚”。朱玉东 摄

  琴棋书画中宣传政策,载歌载舞中凝聚群众……莘县主动将文艺志愿服务活动与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宣传党委中心工作、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相结合,探索形成了一条以文艺美好群众生活、凝聚发展合力、推进乡村善治的“最美之治”新路径。

  这是我市坚持以文化“两创”涵养时代新风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深入挖掘本地特色黄河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资源,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成“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新思想文化阵地,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喜鹊登枝,民俗中象征吉祥如意。我市充分发挥黄河文化和运河文化交汇交融的独特优势,创新打响了“两河喜鹊”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以文明实践探索“两河文化”的时代精髓,用志愿服务浸润优秀传统,不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以“两河喜鹊”品牌实施为契机,我市全面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统筹推进“两个中心”融合赋能建设,依托市融媒体中心建设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综合办公区,打造志愿者工作站、宣讲交流、指挥调度等5大功能区,高效运行文明实践“云平台”,积极打造覆盖全域、带动全城、辐射全方位的基础平台,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筑牢基础。

  《回西藏》主演宋洋、金巴参观孔繁森同志纪念馆。资料图

  “两河”交汇,造就了聊城文化的多样性,运河文化、黄河文化、名著文化、红色文化等交相辉映。我市围绕实现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不断汇聚建设现代化新聊城的强大精神力量。近年来,我市涌现出一大批在国内有广泛影响、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创作推出的文学作品《马颊河十二月》、戏曲电影《孔繁森》、电视剧《铁血将军》等优秀作品,成为记录时代的精神坐标,激励着全市上下深耕聊城人文沃土、展示齐鲁文化资源优势与价值优势。

  我市创作的《承诺》《孔繁森》《心向蓝天》《泥土芬芳》等文艺作品,获省级以上奖励30余项;广播剧《雪山公仆》、电视剧《铁血将军》、电影《初心照黄河》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播出;网络电影《绝地防线》在爱奇艺热播;微电影《棚二代的幸福生活》《杜立芝》创作完成;电影《回西藏》获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奖;2023聊城新青年音乐节在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新校区激情开唱……我市每年都举办戏曲名家演唱会、音乐节、美术摄影展等重大文化活动,满足市民多元文化需求,共同激荡聊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正能量。

  聊城聚力文化“两创”,以其向上、向善的力量,一直引导着社会发展,指引着人们前行,滋养着水城儿女的精神世界,成为这片土地上最动人的底色。

  润泽日常生活

  11月12日,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河北省沧州市举办。聊城市民杜立芝光荣上榜,荣膺敬业奉献“中国好人”。

  杜立芝向群众宣讲党的方针政策。朱玉东 摄

  从张海迪、孔繁森,到白云、杜立芝……滋养他们精神、培育他们美德的,正是经久传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活在聊城这座古老厚重城市的人们,有着农耕文明赋予的勤劳质朴,有着儒家思想孕育的忠孝节义,有着运河文化传承的开放诚信。

  英雄楷模数不胜数,而普通百姓的善行义举更令人感动。向市民传递“正义”接力棒,点亮城市“正义之光”,全省首个以见义勇为精神弘扬为主题的文化广场项目就在聊城落成。一组组翔实的数据,更是有力证明:历年来,全市共认定见义勇为人员598人,其中,受到国家级表彰2人、省级表彰41人、市级表彰304人……见义勇为行为层出不穷,正气歌越唱越响亮,见义勇为精神已经融入这座城市的血脉。一个个身边好人树起文明风尚道德标杆,诠释生生不息的美德善行,激励带动更多人见贤思齐、择善而从。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只有找到传统文化与公众之间的融合点,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产生精神共鸣,才能让文化“两创”落地生根、开枝散叶。近年来,在人民群众的火热实践中,聊城掀起了一股“文化热”,并形成多点开花的生动局面。

  远看是风景,近看是生活。在村居、社区、学校、企业,聊城市打造了一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示范点;实施“村居+社团+群众”模式,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经典诵读、非遗传承等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活”在百姓中间。

  近年来,聊城市坚持把优秀传统文化注入群众血脉、融入日常生活,通过以文化人、道德滋养,唤醒最深沉最牢固最持久的文化基因,推动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勇立时代潮头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如今,采用VR、AR、区块链、元宇宙等新技术,丰富创新传统文化的“软表达”,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内在要求。

  在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裸眼3D影片《飞阅大运河》为游客带来从视觉到听觉的全方位震撼体验。北京游客孔繁菊说:“《飞阅大运河》展览串联起了大运河沿线的历史文化,让人沉浸式感受千年运河的魅力,十分震撼。”

  市民在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观看非遗文化视频。朱玉东 摄

  记者从市文化和旅游局了解到,飞阅水城5G+VR项目,借助VR虚拟现实技术、智能交互技术,通过云计算、云存储,高清传输VR体验内容,采用全景4K空间数字采集设备,使用高性能VR主机进行图形处理和图像渲染,对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山陕会馆、光岳楼等场馆3D建模,实现真实场景的虚拟1:1展示。

  如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这般将传统文化和新兴数字“跨界融合”的场景,在聊城屡见不鲜。我市创新实施数字化保护,加强智慧化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文化场所服务范围,促进服务形式与内容的多元化,有序推进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等建设。建设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把非遗保护政策、代表性项目名录、代表性传承人介绍、影像资料等数字化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分批次为市级以上非遗项目制作数字档案,目前已拍摄制作非遗短视频150部。

  近年来,聊城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深耕人文沃土,推进文化“两创”,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持续创新,创出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积极开拓数字化应用场景,重点支持沉浸式体验、非遗文创以及云演艺、云直播等新型项目,推广3D景观、VR体验、游客交流互动等虚拟文旅产品,打造“两河文化”系列数字文旅特色IP。

  新技术、新形式、新体验,不断诠释着文化“两创”的时代内涵,彰显着优秀传统文化在这片热土生生不息。我市着力构建微展服务系统,以图文、视频、音频、文博益智小游戏等多元展示形式,为不同年龄层的观展人群提供丰富有趣的掌上观展体验,提升数字化展示水平。加强“智慧旅游云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推进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广泛应用,开发智慧旅游营销系统,实现“一部手机游聊城”。

  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聊城,必须持续激发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新的征程,聊城蹄疾步稳、勇毅笃行。

  文/记者 赵宏磊

编辑:顾杨洋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