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商城
县域
读报

您的位置:首页>部门 > 文旅 >

桥见聊城|槐荫桥:古槐树下见证运河芳华

来源:聊城新闻网  2023-06-12 10:54:50
A+A-
分享

  聊城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烟波浩淼的东昌湖,赋予了聊城许多灵气;气势恢宏的京杭大运河,像一条玉带穿城而过。水,缓慢地流淌在聊城人的心中,让人怀念过去又畅想未来。

  水到之处,水滴石穿,千百年来不断造就着繁华巨变。如果说,水寓意聊城的柔美,而桥则是水城的风骨,从简单的出行,到城市发展的需要,各式各样的桥梁承载起了一座城市在文明变迁中的不同故事。

  古槐树下名已久  

  铃铛湖东北角,运河西岸,它既没有“一桥承古今 家风留美谈”的清孝故事,也没有清风廊桥上美丽的“清白”传说,建于2003年的槐荫桥,纵贯南北,连通河湖,默默存在运河沿岸20年。  

  槐荫桥,其名字从何而来?不难猜到,它和“槐”字相关。在该桥的南侧,两棵500余年树龄的古槐树常年枝叶繁盛、遮天蔽日,“槐荫桥”的美名流传至今。不过,2014年7月,聊城市对城区桥梁名称(东昌湖风景区及运河、徒骇河沿岸)规划草案进行了批前公示,槐荫桥被命名为粮局桥。无论名称如何改变,其南侧两棵加起来已有千年树龄的大槐树至今仍是一代又一代运河沿岸市民群众的美好记忆。  

  “这国槐可有年头了,我小时候经常在这里玩耍。”65岁的张明奇指着硕大的树冠向记者介绍,因为其“年事已高”,古槐也成为不少市民祈福膜拜的对象。  

  “每逢夏季来临,国槐树下都会聚集不少纳凉休闲的附近居民,没想到的是,这么多年依旧保留着原来的风采。”他惊叹道。  

  “树龄500余年,胸围3.9米,主干高1.5米,一级保护植物……”紧靠槐荫桥的一棵国槐尽管较矮,但比它南面的“邻居”明显健壮,走近细观,既无树洞,又无裸根,生长茂盛,枝叶浓密。尽管已经加装了保护栏杆,但路过此地的游客无不驻足跟它合影留念。让人惊喜的是,这株国槐如老来得子,在其沧桑的主干最上方还长出了相对独立的小国槐,看上去就像孩童依偎在母亲的怀抱里,形成了“怀抱子”的态势。其生命力之强,让人叹为观止。  

  与其相隔不远,最南部的那株国槐,位于运河西岸,紧靠闸口桥。其树龄同样也有500余年。在2008年进行古树名木普查时,其树干中空,有两大主枝,一主枝长势较弱,侧枝较少;西向主枝较好。整体上,长势不算很好。不过,经过近年来的养护,这株古槐逐渐恢复了生机。 

  大运河畔见巨变  

  “真的是变化太大了。”8日上午,站在槐荫桥上,已经70岁的李翰林感叹。“原来这条河,就是一条水沟,不仅环境差而且四处堵塞淤积,杂草丛生。如今十步一景,花草相间,绿意盎然,成为附近居民休闲娱乐的胜地。”  

  李翰林每天都要在家门口的运河沿岸走上两圈,“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景色都非常漂亮。”他告诉记者,家门口的蓝天绿水让他就像住在了一个大公园里。

  记者了解到,1998年,聊城正式撤地设市,一场声势浩大的城市建设行动随之展开。一年多后,改造古运河列上了日程。从最初的探索,到大规模改造,群众一呼百应,运河两岸开始巨变。通过拓宽整修河道、绿化两岸、新建改建沿河道路,一年又一年,逐步形成了“路依河走、水陆并行、河湖相连”的独特水城风貌。如今沿河建设的仁义广场、扬帆广场等休闲广场以及风格各异的桥梁,已经成为城区聊城市民休闲放松的首选之处。  

  西临铃铛湖,东傍大运河,因为有桥,水更活了,因为有桥,景色更美了,市民游客徜徉其中,美不胜收。  

  “两河明珠”城市温润如玉,东昌湖和大运河为聊城注入着源源不竭的动力和活力。一座桥,一处风景;一座桥,一种见证。这些厚重但沉默的桥,陪伴着聊城人民每一天的生活,见证了水城的昨天和今天,也记录下了这座城市的生机活力和美好发展。

  文/图 记者 刘亚杰

  

编辑:马晓红
校对:苏永乐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日报社/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