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殿镔
年,是包含着中国人期待和幸福的一个字眼儿,是中国人源远流长的精神密码和共情节点。我国古代,关于春节的风俗文化丰富多彩,这从一些古诗里就可管中窥豹。
一是剪纸。唐朝李远《剪彩》:“剪彩赠相亲,银钗缀凤真。双双衔绶鸟,两两度桥人。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愿君千万岁,无岁不逢春。”北方春节期间有贴窗花的习俗。我娘手巧,善剪纸,小时候过年,村上的大娘婶子经常请娘剪窗花。前夜,红纸还在娘手中折叠剪裁,除夕时就变成窗花“开在”各家各户的窗户上。
二是堆雪狮子。宋末元初杨公远《雪》:“喧呼童稚塑狮儿,仿佛形模便有威。枯炭点睛铃用橘,酒杯叠叠印毛衣。”后两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孩子们堆雪狮子的动作、过程,富有童真童趣和生活气息。
三是清洁。北宋释子淳《偈二十二首》:“屈指忻逢腊月八,释迦成道是斯辰。二千年后追先事,重把香汤浴净身。”这首诗将春节期间的洗浴与佛教文化联系起来,涤荡身心。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除夜,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这里描述的就是打扫卫生,干干净净迎接春节到来的场景。
四是滑冰。清朝宝廷曾作诗《冰鞋》:“朔风卷地河水凝,新冰一片如砥平。何人冒寒作冰戏,炼铁贯韦当行滕。铁若剑脊冰若镜,以履踏剑摩镜行,其直如矢矢逊疾,剑脊镜面刮有声。左足未住右足进,指前踵后相送迎,有时故意作欹侧,凌虚取势斜燕轻。飘然而行陡然止,操纵自我随纵横,是耶洛仙非例子,风胡能御波能凌。侧闻冰嬉本故事,水嬉仿佛传西京。”这里的“作冰戏”指的就是人们在冰上嬉戏的活动,当然包括滑冰,这是北方过春节一个重要的娱乐项目。清朝张为邦、姚文瀚合画《冰嬉图》,今藏于故宫博物院。
五是给压岁钱。清朝王松《除夕书怀》:“酒脯今宵列绮筵,祭诗醉灶不遑眠。亲朋索写宜春帖,儿女争求压岁钱。痛饮每贻邻里笑,浪吟偏惹姓名传。回头顿觉前非悟,明日吾生又一年!”诗中描绘的儿女争着要压岁钱的场景,让人体验到过节时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温馨。
六是祭灶。南宋范成大《祭灶词》:“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从诗中可知,当时祭灶是一项非常隆重严肃的仪式,祭品丰盛,敬酒烧纸,还有人们对灶神的叮嘱和拜托。
七是张挂钟馗、门神。清朝蒋士铨《钟馗》:“科名前进士,状貌故将军。至性偏怜妹,孤臣敢怨君。腹空能纳鬼,心死不言文。谁托终南侣,多年捷径分。”张贴钟馗,为的是驱逐妖孽鬼怪,守卫新年的平安祥和,还有护佑读书学子金榜题名之意。他还曾作《门神》一诗:“依傍谁何宅,张施将相形。尊疑封户牖,贵比列丹青。面目随年改,精魂入夜灵。穿窬岂公惧,聊托壮门庭。”虽然知道连老鼠都不怕门神,但是因为寄托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愿望,所以过年时还是要更换张贴,以壮门庭。
八是张贴春联。谈及此,自然想到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桃符演变到后来,就是我们年年过年要更换张贴的春联,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蕴含其中,既能装点家居环境,又能带给人们节日的好心情。这里还谈到另一个风俗——燃放爆竹。那时,人们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作祟”的年兽,也寓意驱散往年的晦气。
以上古诗文中谈到了中国古代春节时的多种风俗文化,其中大部分的风俗延续至今。从这些描写古代过春节的诗句中,我们能感受到先人们生活中浓浓的烟火气和暖暖的小幸福。无论什么样的年代,对平安、康乐、富裕、吉祥的追求,是历史长河中永远的民俗主流,代代延续,更成为我们中国人过春节的主题词。
2023-04-18 09:17:34
2023-04-18 09:12:24
2023-04-18 09:11:24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日报社/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