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琦
故事要从排演京剧《望江亭》谈起。
《望江亭》一剧,是京剧张派创始人张君秋大师的代表剧目之一。新寡谭记儿与赴潭州上任的白士中互生爱慕,但早已看中谭记儿的权贵杨衙内百般阻挠,幸湖南都御史李秉忠暗中访得此事,奏于朝廷。最终两人盟定终身,结为夫妻。
京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为如水的岁月弹拨出一抹绕梁的余音。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临清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徐雪涛介绍:“1977年,古装戏刚开放不久,在临清市京剧团导演朱小友的指导下,剧团排演了《望江亭》,剧目由朱小友、王彩虹、孙正、高艳亭联袂主演。”
右起徐雪涛、陈维强、李近秋、张延亭、王振平
朱小友,字仲博,祖籍北京通县,工文武丑。出身梨园世家的他,自幼随父朱永祥学戏,朱永祥也是当时著名的文丑。1945年,朱小友参加了临清市前进京剧团。天生聪慧、勤学苦练的朱小友,既能演文剧《法门寺》《蒋干盗书》《起解》《拾玉镯》等,又能演绎武剧《三岔口》《盗甲》《盗双钩》等。
朱小友尤擅长婆子戏,所谓婆子戏就是由丑行演员扮演年纪较大的妇女,如《拾玉镯》中的刘媒婆、《探亲家》中的乡下妈妈,等等。朱小友经多年的演出实践,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表演风格,颇受广大观众喜爱。1959年,朱小友被临清市京剧团派往上海戏曲学院导演系进修学习,结业后任剧团导演。
当古装戏重新开放后,朱小友根据当时临清市京剧团演员阵容与个人条件,自己改编整理剧本,先后排演了以三小戏为主、观众喜闻乐见的传统剧目《秋江》《蝴蝶杯》《潇湘夜雨》。因为当时年轻演员对传统戏接触不多,唱、念、做、表都需要导演一招一式、手把手地指导,甚至一些服装、盔头、头面、道具还需自己做。临清市京剧团的演职人员克服重重困难,将一出出精彩的剧目搬上了舞台。
徐雪涛创作的戏画《望江亭》
1977年,在全体演职员工的努力下,临清市京剧团排演的《望江亭》终于与观众见面。剧目连演几十场,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望江亭》这棵‘梧桐树’,引来了无数的张派‘金凤凰’。”徐雪涛说,“在后来的几年中,临清市京剧团先后邀请了众多张派传人。李近秋、张学敏、薛亚萍、程青、童娜、杨淑蕊、关静兰,还有张君秋先生的长女张学敏等艺术家都曾来临清京剧团联合演出。”
在《望江亭》一剧中,他们扮演的人物在舞台上产生奇幻引力,经典艺术人物得以突破各种限制,在不断塑造中形成艺术回响。虽然扮演着谭记儿同一个角色,又是同一门派,但她们演绎的人物与艺术表演,却是各有特色。
特别是李近秋扮演的谭记儿与朱小友扮演的杨衙内,配合默契,相得益彰,给无数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李近秋,八岁从艺,参加了大连京剧团。1951年,被派到四大名旦剧团深造。1959年,经费玉策先生力荐,拜师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君秋先生,成为入室弟子。1961年,李近秋调入临清市京剧团,1969年随团调离。在临清的八年,传统剧《望江亭》《诗文会》《状元媒》《秦香莲》《玉堂春》等,现代戏《白毛女》《海港》《芦荡火种》等剧目在她的演绎下成为文化大赏。她那甜润清新的嗓音、舒展自如的台风,如清泉一般,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京剧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积淀与时代的发展,会随着一代代人一起成长。《望江亭》一剧,除了引进外团艺术家之外,也成为了临清市京剧团保留剧目之一。后来陈红娟、马士力、朱保顺等“京剧新秀”从山东省戏校毕业归临后,又继续参演传统剧目《望江亭》,并久演不衰。为了记录这段故事,徐雪涛创作了《望江亭》戏画作品,并附题记“京剧之乡是临清,张派献艺望江亭。李氏近秋杨淑蕊,京津学敏薛亚萍”。
文化传承,久久为功。京剧文化生命力依然,它的传承与活化值得今天的人们不懈探索。《望江亭》一剧的成功不在于某一个人,而在于无数前辈的精湛演绎与用心诠释。经典永远不会过时,它只会在守正创新中产生新的时代内涵。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2023-04-18 09:17:34
2023-04-18 09:12:24
2023-04-18 09:11:24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日报社/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