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企业
商城
县域
读报
专题

您的位置:首页>部门 > 文旅 >

两位《诗话》坛主的“看山不平”事

来源:聊城日报  2022-12-12 16:36:53
A+A-
分享

biane.jpg

张曰斑“经筵成均”匾额。(资料图)

  戴敬仁

  无论著述还是论文,当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丝丝入扣,让读者渐入佳境,收笔之处让人豁然开朗、回味悠长,有欲罢之而不能之感,否则便索然无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文似看山不喜平”。清代大学者纪晓岚一生嗜书如命,曾有词句:“读书如游山,触目皆可悦。千岩与万壑,焉得穷曲折。烟霞涤荡久,亦觉心胸阔。所以闭柴荆,微言终日阅。”可见其深陷其中。

  山本不平,或起或伏。又是谁把作文章的道理同自然界中山的景观联系在一起?

  有人说源自清代诗人袁枚《随园诗话》,却不由让人心生疑窦。我们来看其卷一引清代诗人翁照(字朗夫)之句,但所引又与该句不甚相同:吾乡陈星斋先生题画云:“秋似美人无碍瘦,山如好友不嫌多。”江阴翁徵士朗夫《尚湖晩步》云:“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这陈翁二人两句格调一致。

  其中,翁氏原句却是“山似论文不喜平”,与“文似看山不喜平”二句虽然句式与用语相似,但文意却有着天壤之别:前者论景,讲的是以文喻山;后者论文,以山喻文,甚至可以说是完全相反的。看来不是由此化用而来。

  有文友说,袁枚发现该诗句与不少读书作文之人引发共鸣,便在一篇文章中,索性将后句改为“文似看山不喜平”,如今已经家喻户晓了。但在《随园诗话》中,袁氏改文未见确切记载。还有文友说出自清代袁枚的《李觉出身传评语》:“文似看山不喜平。若如井田方石,有何可观?惟壑谷幽深,峰峦起伏,乃令游者赏心悦目。或绝崖飞瀑,动魄惊心。山水既然,文章正尔。”

  此说当真否?在晚清文学丛钞小说戏曲研究卷《蟠溪子译本作林南夫人》记载中,有成书于宣统三年(1911年)邱菽园版加批《李觉出身传》二题。其一为自序,作者是邱菽园(1874~1941年),其名邱炜羈,号菽园,晚年自号星洲寓公,清光绪年间父丧,赴新加坡得遗产百万余元,成为巨富。他无意仕途和经商,为人豪放、倜傥不羁,喜诗词,与国内许多著名文人学者及社会活动家康有为、梁启超、黄遵宪、丘逢甲等都有交往,成为南洋华人文坛领袖。以诗文会友,先后创设丽泽社、乐群文社、道南文社,主持会吟社。独资创办《天南新报》,自兼主编,经常亲撰社论,鼓吹维新救国。《李觉出身传》本为法国嘉破虏原著,邱菽园根据其友人香港陆晴岚邮来的译本评注改订为4卷。

  其二为评语:“《李觉传》,窅而曲,往而复,造境运笔,皆以极险极逆为之,诚为佳作。文似看山不喜平,若如井田方罫,有何可观?惟壑谷幽深,峰峦起伏,乃令游者赏心悦目,或绝崖飞瀑,动魄惊心,山水既然,文章正尔,固知中外同嗜,乃天理人心之自然也。尊批发明透澈,盖妙文亦赖发明者,乃令人易见耳。遥游识于星坡客次。”署名作者却是遥游。如若此文来源无误的话,或不出于袁枚之说。

  此处权当做《随园诗话》坛主袁枚的“不平”之事吧。

  其实,还有一位清代诗人张曰斑著有《尊西诗话》,一段文字或可解开谜底。其卷上云:有索写斋联者,余拈笔书翁朗夫《与友人寻山》句。次句误以“文”字起,自惊其误。品五弟曰:“原句寻山,兹系教学,改作‘文似看山不喜平’较切。不觉击节,喜弟能起予也。”

  看来从“山似论文不喜平”到“文似看山不喜平”这一“点铁成金”的化用,竟出自一个美丽的“失误”:原来张曰斑为人题写书斋联,本想写翁照的“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两句,写到第二句时,竟先写了个“文”字,不觉大惊失误。但后来经“品五弟”提醒,与其涂改徒然造成不美观,或是推倒重写,倒不如改成“文似看山不喜平”,于书斋联也更为贴切了,坏事反而成了好事。岂不正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张曰斑字蔚亭、号苔山,清山东馆陶县艾寨村人,由于行政区划,其地今属临清市八岔路镇。他生于乾隆年间,累举不第,年七十余官修职佐郎兖州府儒学训导,道光四年(1824年)辞掉官职,归老田园。晚年的张曰斑心情淡泊,终日以诗酒陶情。举生平所作尽自弃之,独存诗话一编,“设樽而赋诗,因诗而有话”,自述其诗酒行状。不假雕饰,活色生香,欲存神貌行止于亲友间,不示外人,后由子侄辈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出版《尊西诗话》二卷。

  书中这位“品五弟”是张曰斑的弟弟,在《尊西诗话》中也有记载,其卷下云:“品五名曰珂,号藴山,由明经司训莱州。”可以大略考知“品五弟”的姓名是张曰珂,字品五,号藴山。这样,“文似看山不喜平”“化用前人成句”的来龙去脉,大致可以明了了,而此联改编的著作权,自然当属张曰斑、张曰珂兄弟。

  在今天艾寨村张氏祠堂里,有一块木质匾额,上题“经筵成均”,是嘉庆二年(1797年)由清朝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提督山东全省学政曹城为张曰斑题赠,下款“为乡贡进士张曰斑立嘉庆二年岁在丁巳桃月谷旦”。经筵原指中国古代皇帝研读经史而举行的御前讲席,成均原意是古代大学,后来泛称官设的最高学府。曹城是安徽歙县人,嘉庆二年至嘉庆四年任礼部侍郎衔(内阁学士)兼提督山东学政,这块匾额也是这位清代高官对这位屡试不第、大器晚成的学者张曰斑的最高褒奖。

【编辑:任玉伟】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日报社/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