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企业
商城
县域
读报
专题

您的位置:首页>部门 > 文旅 >

聊城位山湿地公园:黄河水浇灌出生态“诗画”

来源:聊城晚报  2022-10-26 15:55:15
A+A-
分享

weishan-1.jpg

位山湿地公园内的仿真恐龙。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苑莘

10月21日,高新区顾官屯镇,位山湿地公园的水车悠悠旋转。昔日风沙漫天的引黄灌区,经改造成为生态湿地公园,为当地群众带去了生态旅游的“流量密码”。

让“吃土”成为过去

滔滔黄河水,奔涌向东去。作为北方缺水城市,泥沙含量高的黄河水,是挑战,也是机遇,如何才能利用好?建设沉沙池就是解决方法之一。

位山湿地公园所处的位山灌区是国内六大特大型灌区之一,始建于1958年,地处黄河北岸,涉及高新区顾官屯镇、度假区于集镇、阳谷县七级镇和东阿县刘集镇、姜楼镇等四县(区)五乡镇。这是全省最大的引黄灌区,也是黄河下游最大的引黄灌区。

在引黄上,沉沙池区的群众牺牲很多。“关上门、闭上窗、不误晚上喝泥汤,一天二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这是顾官屯镇过去流传的一句顺口溜。由于过去的沉沙池长期输水沉沙清淤弃土,造成池区生态脆弱、土地贫瘠、基础设施落后,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睁不开眼、张不开嘴、揭不开锅是当时他们真实的生活写照。

2016年,市委市政府将位山湿地公园定为旅游扶贫开发项目,努力将沉沙池打造成为一个以沉沙输水、游览观光为主要功能,兼有娱乐运动、科教启智功能,对周边地区游客具有较高吸引力的特色生态景区。

“镇上对项目非常重视,集中力量开展了征迁工作。公园北大门、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栈桥、水车、餐厅等重点工程率先在我镇开工,在涉及的乡镇中工作进展最快。”顾官屯镇干部黄晓说,高新区及顾官屯镇积极与投资方、施工方对接沟通,按照“宜居、宜业、宜游”的目标,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湿地公园。

对池区生态的投入立竿见影。如今的湿地公园,植被郁郁葱葱、水鸟嬉戏、水面微波荡漾,风光怡人,风沙漫天的景象早已不见。

weishan-2.jpg

位山湿地公园风光。受访者供图

美景如诗如画

如今的湿地公园已建成完整配套设施,现有中心广场、接待中心、人工草坪、多彩风车、乌篷船、仿真恐龙、锦鲤园、木栈道、水车、餐厅、游船、码头、停车场等设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感受美景。

公园内有二十多只仿真恐龙,霸王龙、三角龙、翼龙按照1:1的比例制作,内部采用钢结构造型,表皮采用高密度海绵,通过传感系统、控制电机发生动作及声音,形象生动逼真,深受小朋友的喜爱。

总长1000余米的木栈道,横架在荷花池上。夏季走在其中,可欣赏满池荷花。池中还有数千尾锦鲤,红的、白的、黑的,各种颜色应有尽有,各色锦鲤在荷叶间嬉戏,别有一番韵味。最高达18米的三个仿古水车,采用传统工艺、卯榫结构制作而成,贴合了引黄灌溉的主题。

水车南面宽阔的水域,面积约2200亩(1亩约合666.7平方米)。水源直接来自黄河位山闸,水质优良,生态环境优异,加上芦苇丛生,常见水鸭、白鹭等水鸟在水面嬉戏。东南方向的土山,是利用沉沙弃土对沙堆进行地形整理、堆沙成峰形成的景观地形。园区码头上还停靠有游船,游客可以享受乘船观景的乐趣。

位山湿地美景已成为顾官屯镇的生态旅游名片。顾官屯镇通过举办主题摄影大赛、视频征集等活动,向外界展现湿地美景和当地风土人情。“目前,我们正和湿地公园研究房车营地等新的生态旅游业态,努力让湿地公园成为展示黄河生态保护成绩的一扇窗口。”黄晓介绍说。

生态旅游带来“流量”效应

游客的到来,给了湿地公园附近农村新的发展机遇。顾官屯镇积极推进沉沙池区周边“美丽乡村”建设,致力于把池区周边打造成园村一体、协同发展的旅游片区。

西程铺村就抓住了这一机遇。该村网格党支部书记刘恒顺说,西程铺村按照“靠水吃水”的思路,将清理出来的闲置地块、坑塘重新发包,打造采摘、垂钓等各种乡村游业态,带动群众收入大幅增加。刘恒顺就带头承包了部分土地,建起了优质苹果种植采摘园。

紧靠位山灌区湿地公园的兴隆村也有打造旅游片区的计划,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带领村民种植优质果树260余亩。果树种植基地就处于位山湿地公园片区范围之内,与主要观光点一路之隔,是去往湿地公园的必经之路,采摘、体验式乡村旅游等项目已初见成果。宫庄村建设了江北国际牡丹园项目,项目建成后,有望成为全省最大的牡丹种植基地。宫庄村计划依托基地发展鲜切花产业,建设全市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加工基地。

这里的人们感受到了“流量”,也对“流量”有了新的期盼。兴隆村、宫庄村等村的党支部书记开启直播,“屏对屏”“线连线”,邀请广大网友前来感受水城农家好客的风土人情、体验鸟语花香的乡村生活。

黄晓说,池区旅游综合开发,逐步改善了这里的生态环境,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顾官屯镇将利用好这样的机遇,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在这里落地生根。

【编辑:任玉伟】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日报社/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