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张燕
“豆腐脑儿,卖——豆腐脑儿嘞!”关帝庙街的清晨,是被带有音乐节奏的美食吆喝声唤醒的。8月15日,84岁的沙秋银循着高低起伏的吆喝声,不紧不慢地走出家门。她是胡同北口豆腐脑店的常客。
“现在的生活和过去相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沙秋银忍不住感慨。走进豆腐脑店,沙秋银找了一个空桌坐下。几分钟后,一碗热气腾腾的豆腐脑和两根金黄酥脆的油条被送到了她的面前。
人群熙熙攘攘,空气中弥漫着食物清香,这就是临清关帝庙街。关帝庙街呈南北走向,长150米,北通更道街,南连旗杆巷、小市街,因街中建有关帝庙而得名。这里承载着沙秋银对美好生活的全部想象。
元明清三代,在关公“庇护”下,关帝庙街南端形成了临清市最大的集市。数百年过去了,这里的集市虽然早已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但是关帝庙街一带曾经上演的“商业传奇”却永远也不会落幕。
关帝庙街
“先有关帝庙 后有临清城”
沙秋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关羽“驰骋疆场,辅佐刘备完成三国鼎立大业”的故事,她却能娓娓道来。在沙秋银的眼中,出生于山西的关羽是一个重义气、讲诚信的英雄。
关羽“一生忠义仁勇,诚信名冠天下”,被后人推举为集“忠”“义”“信”“智”“仁”“勇”于一身的道德模范,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农工商广泛顶礼膜拜的“偶像”。
元明清三代,坐落于会通河与漳卫河交汇处的临清,凭借运河漕运而迅速崛起,成为江北五大商埠之一,繁荣兴盛达600年之久。时人有“南有苏杭 北有临张”的赞誉,这里的“临”就是临清。
作为“商业都会”,看重诚信经营的临清人,自然要建造庙宇供奉“诚信”的楷模——关羽。“先有关帝庙,后有临清城。”元末,在临清移治于现址之前,一座祭祀关羽的祠庙在会通镇拔地而起。
关帝庙肇建之初的规模,现今已无法考证。明朝正统二年(1437年),太监苏罗、临清守御千户所刘方对关帝庙进行了重建。重建后的关帝庙,中间是巍峨耸立的六座大殿,两侧则有钟鼓楼相伴。
供奉在庙中的关羽塑像,由临清守御军自山西取土塑成。成书于清朝乾隆十四年(1749年)的《临清州志》对此有记载:“时,守御军调遣山西,还过蒲州,经王故里,各取土一掬囊归,塑为像。”
民国二年(1913年),关帝庙与供奉岳飞的岳王庙合祀,改称关岳庙。民国十七年(1928年),关岳庙被拆除。从刘方重建关帝庙至关岳庙被拆除,其共计存世491年,是临清繁盛的见证。
“来这儿,啥也能买到!”
有关帝的护佑,商人的生意自然兴隆。元明清三代,在关帝信仰的感召下,商人们沿着运河,从四面八方奔向这里。慢慢地,在关帝庙通往张仙祠一里地的路上,形成了临清最大的集市——老大桥集。
知州王俊在乾隆十四年版的《临清州志》中对老大桥集有描述:“自关帝庙至张仙祠约里许,铺户百余家,俱系古董、金、银、铜、锡、铁器、木料、估衣、杂粮、茶、饭食店,杂居之。”
作为“商业都会”“漕运咽喉”,临清汇集了四方货物,江浙的茶叶,苏杭的布绸,无锡、广东的铁锅,江西的瓷器,陕西的皮货,辽东的药材,天津的秫米,河南的牲畜,老大桥集市上应有尽有。
临清的传统集市主要有三类:一是日集,即每日开市贸易;二是定期集市,每五天一集,以农历每月各旬的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为赶集日;三是庙会、节日(气)集市,此类集市人数最多。
老大桥集属于定期集市,农历每月各旬的一、六成集。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来老大桥赶集很有逛头,熙熙攘攘的人群、此起彼伏的吆喝、琳琅满目的货物……处处弥漫着浓浓的人间烟火气。
沙秋银曾是老大桥集市的忠实追随者。每逢一、六成集的时间,她总是早早吃过饭,来到集市上等候。“别看咱这儿只是个集市,但是啥也有。来这儿,啥也能买到!”沙秋银充满怀念地回忆道。
集市浓缩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和烟火气。20世纪80年代,因城市规划,繁盛了百年的老大桥集市被取消。老大桥集市虽然消失了,但是它永远“活”在了当地人的心中,成为临清永不消散的传说。
胡同内的钱家店铺
“这里始终是我的避风港”
临清的胡同大多数是直巷子,但是有几条胡同,却偏偏爱拐弯,关帝庙胡同便是其一。长150米的胡同,被分作两段,南窄,北宽。胡同由南向北不急不缓地伸展,一如一个走过多年沧桑的老人。
关帝庙和老大桥集市位于关帝庙街南侧。清朝中叶,随着关帝庙香火的旺盛和老大桥集市的繁华,有些临清人认为这里是一块福地,于是,他们在二者北侧的空地上建房居住下来。
沙秋银的婆家是第一户在关帝庙街安身立命的人家。清朝中叶,沙秋银丈夫的曾祖父,在关帝庙街买下一块空地,用篱笆扎了一圈围栏,用来种菜。因沙秋银的婆家姓钱,当地人管这处菜园叫“钱家园”。
1958年,临清农具厂招工,家住冠县店子镇里固九甲村的沙秋银只身一人来到临清。经人介绍,她与同为回族的老伴结婚。婚后,二人在曾祖父买下的“钱家园”中,建造了属于自己的小家。
从1958年至今,沙秋银在关帝庙街一住就是64年。20年前,她的老伴去世了,如今三个儿女也各自成家。尽管儿女数次邀请沙秋银搬出来与他们同住,但是,她不舍得离开这条居住了将近一辈子的老胡同。
“我在这里结婚,对关帝庙街有感情。无论在外面受了多大委屈,这里始终是我的避风港。”沙秋银意味深长地说。所谓故土难离,大抵就是沙秋银对关帝庙街这种依依不舍的感情吧!
沙秋银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每月4000元的退休金,让她的日子有滋有味。空闲之余,沙秋银还喜欢侍弄花花草草,让蓬勃生长的花草树木陪伴自己的晚年生活。
2023-04-18 09:17:34
2023-04-18 09:12:24
2023-04-18 09:11:24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日报社/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