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培源
沿着运河岸边七级码头拾级而上,正前方是一条静谧的老街,两侧是明清时期商铺风格的老建筑,在成就运河历史文化遗存的同时,让人感受着“风从运河来”的独特魅力。
聊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5000多年的历史,给这座城市留下了大量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物。“目前,全市拥有各类文物单位900余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9处,国有馆藏文物9万余件(套)。”在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江涛看来,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早就成为聊城最亮丽的名片和最宝贵的资源。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推进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创新,构建文物保护利用管理新格局,全市文物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落实“先考古、后出让”制度
近年来,聊城市再造流程,创新“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初衷就是让项目早开工、早建设,减少投资者的时间和资金占用成本。但实践中发现,由于项目主体在拿地后需要申请考古勘探,对手续办理和建筑施工进度产生了一定影响。去年以来,全市新开工占地两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基本建设工程达到262个,进行考古勘探报批的项目只有33个。
“落实‘先考古、后出让’制度,不仅是一项硬性要求,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市文物事业服务中心主任崔翔说。
为此,我市文物部门将进一步壮大考古工作队力量,以最高效率开展好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市资规局、文旅局、财政局和行政审批局加强密切配合,拿出具体的实施流程,尽快实现基本建设用地“净地”出让、拿地即开工,降低建设单位投资风险及前期运作成本。
据了解,今年聊城市考古工作队着手开展的第一个项目是东昌府区新生巷片区棚改勘探项目,勘探面积约1.7万平方米。该片区域一度被认为是运河“越河”河道遗址,通过此次勘探证实此说有误。完成第一个项目后,3月15日,市考古工作队马不停蹄投入到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岳城市广场建设项目的勘探工作中去。该项目勘探面积初步测量为2万多平方米,通过勘探已发现墓葬1座。
“十三五”以来累计投入文保资金近亿元
“我们坚持将文物保护纳入财政预算,设立文物保护工作专项资金用于开展常规工作。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近年来累计争取上级文物保护资金4200余万元,争取额度居全市首位。”阳谷县委副书记、县长杨旭博说。
我市牢固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制定出台了《聊城市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印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方案》《聊城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方案》,构建文物保护长效机制。持续加大文化遗产保护资金投入,市级设立1000万元文物保护专项资金、200万元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增设文物行政管理科室,新设市级考古工作队,增加人员编制,文物工作力量逐步壮大,全市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事业发展得到了有力保障。
数据最有说服力:“十三五”以来,我市累计投入文物保护资金9898万元,先后实施了79项重点文物修缮保护工程项目,冠县萧城遗址、大运河临清段、周店船闸等一批重点文物得到有效保护。
围绕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沿线文物保护利用,我市启动运河样板段建设、临清钞关片区环境改造整治、运河文化博物馆改造提升等展示工程项目。落实文物安全直接责任,在全省率先完成全市427个文保单位和8家博物馆的安全直接责任人公告公示工作。
让文物活起来、动起来
“坡里教堂”“刘邓大军渡河指挥部旧址”“阳谷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旧址”等3处革命旧址被列入山东省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名录。阳谷县立足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扩建了刘邓大军渡河指挥部旧址,建设了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战役纪念园,鲁西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景阳冈钢铁十姊妹精神传承展馆相继建成开放,成为全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坡里暴动纪念馆将于今年7月1日对外开放;临清市编制临清市文旅项目规划,高标准规划运河老街等文旅项目30个。实施临清运河钞关布展、环境整治等工程,推进鳌头矶等文物景点智慧化、数字化改造,舍利塔、运河钞关、鳌头矶、博物馆列入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运河文化景区成功创建为3A级旅游景区,2021年接待游客198.2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16亿元。编制卫运河水生态治理规划,完成塔湖水体治理,为水系贯通打下坚实基础。建成鳌头矶游客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持续提升文化旅游品质……我市深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工作方针,文物利用水平显著提升。
在具体工作中,我市保护命名了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街区,建成乡村记忆博物馆近千家。深入推进历史文化名城整改工作,活化利用新华剧院、老粮仓、老杂技团排练厅、锻压机床厂等历史建筑,在古城区建成各类博物馆52家,充分展现聊城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注重发挥革命文物在政治思想教育中的培根铸魂作用,建成并开放22个红色景点景区,精心打造莘县“鲁西红色文化教育长廊”,3处红色场馆被确定为省级党史教育学习活动场所,8处红色场馆入选“全省100家红色研学基地”,6条红色旅游线路入选“全省100条红色旅游线路”。设计研发文博创意系列产品,助推“山东手造 聊城有礼”品牌建设。
此外,我市积极建好专业队伍,积极争取省考古机构在我市设立工作站,结合实际,通过多种方式,不断充实考古、文博专业人员力量,最大限度发挥考古工作队作用。进一步加强文物执法队伍建设,理顺执法体制,形成文物执法合力,加大对文物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
2023-04-18 09:17:34
2023-04-18 09:12:24
2023-04-18 09:11:24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日报社/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