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赵宗锋
俗语说,上坡骡子平路马,下坡毛驴不用打。
头大耳长、四肢瘦弱、脾气倔强、耐力十足,毛驴这种动物,千百年来在人们的心里是颇为复杂的。
一方面,它能干活,能代步,喂养成本还低,早就成了劳动人民耕作、出行的主要帮手。甚至在不少人眼里,毛驴还是文人、神仙的坐骑“标配”,贾岛骑驴“推敲”、张果老云游倒骑驴等故事早就传为佳话,以至于“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陆游,还要暗暗问自己,“此身合是诗人未?”
另一方面,因为毛驴叫声不好听,脾气又倔,加上与马相比,力量、英姿、速度、灵性颇有不足,因此又往往被当作愚、恶、丑的代名词,柳宗元的文章《黔之驴》千百年流传,就是典型代表。
但不管外界怎么说,毛驴就在那里。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更是几乎每个城镇都有驴市,也就因此衍生出驴市街、驴市胡同等地名。
临清同样如此,而且,临清的驴市街,几百年里还挺热闹。
临清运河两岸最大的驴市
沿临清后香巷东行,馨雅园小区东邻,一条南北胡同就是如今的临清驴市街。
南与后香巷、更道街、毛袄巷相连的驴市街,胡同不足百米,并不宽敞。但清朝中期以前可不是这样,400多米的街巷,往北一直通到临清土城的北城门“怀朔门”,整条胡同里竖着长长短短的木桩子,一条条缆绳拴着毛驴,人吵驴叫此起彼伏,气味刺鼻,热热闹闹。
据临清胡同文化研究者刘英顺推算,临清驴市街大约形成于明初。因为明代以前,这一片儿还没有城镇,也就谈不上有街巷。
大运河的兴盛,让临清运河两岸聚居了四方百姓,运输和农耕需求的不断加大,助推了各类农贸市场的形成,临清驴市也应运而生。
也正是凭借漕运的兴盛,周边的高唐、夏津、茌平、东阿等地,都有人来此进行交易,这个驴市逐渐发展成临清运河两岸最大的驴交易市场。
与马市、牛市交易差不多,驴市交易往往也需要“驴经纪”从中为买卖双方“穿针引线”。他们相驴有真本事:看看牙口,摸摸筋骨,打量一下蹄腿,就能判断出毛驴年龄,干活咋样,脾气好坏,有无毛病,价值几何。他们也要把良心放正,牲口买卖属于大宗交易,无论坑了哪一方,自己绝对落不了好,而名声坏了,也就没法在行业里待了。当然,据说他们之间也有一些外人听不明白的“行话”,遵循着一些不成文的潜规则,可以两头买好,从中渔利,但对牲口的真实情况则必须实情相告。
一座城与驴有关的两个细节
能出力,好养活,还不容易生病,千百年来,作为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驴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2月10日,刘英顺说,临清本地毛驴个头较小,体健有力。以前,毛驴毛色有黑、白、褐色三种。现在以黑色、褐色的驴居多,白色毛驴已经很少见了。在临清方言里,雄性驴被称为“叫驴”,雌性驴被称为“草驴”。
一个细节是,虽然素有“天上龙肉,地上驴肉”之说,且驴肉高蛋白、低脂肪,有补血、补气、补虚、滋阴壮阳的功能,但在临清,少有人吃驴肉,这一点与“邻居”高唐县以驴肉美食出名形成鲜明对比。刘英顺说,本地人不喜欢吃驴肉。而且在临清,有“驴肉不上宴席”之说。
与驴有关的另一个细节是,和马粪一样,驴粪在明清时期还被当成燃料。
明清时期,临清有沿街叫卖“热”(音)的。所谓“热”,就是晒干的驴粪蛋、马粪蛋。
尤其是冬季来临的时候,有钱的富户会花钱买点木炭取暖。条件差一点的人家,就买点“热”,用来烧炕取暖。也有的人家,自己晾晒“热”。
而在小说《金瓶梅》中,也有晒“热”的记载。第六十八回提到:“出了东大街往南,过同仁桥牌坊,由王家巷进去,果然中间有个巡捕厅儿,对门亦是座破石桥儿,里首半截红墙是大悲庵儿,往西小胡同上坡,挑着个豆腐牌儿,门首只见一个妈妈晒马粪。”在刘英顺看来,市民在门口晒马粪,不可能是作为上地的肥料。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晒“热”,作为燃料或者冬季取暖之用。
学校和医院曾成为新地标
人世间的热热闹闹终有沉寂的时候,1774年,王伦起义火烧土城,临清驴市的热闹逐渐走到了终点。
但有意思的是,就像刘墉曾居住在北京驴市胡同(现称礼士胡同)一样,临清驴市街在失去驴马欢腾的喧嚣之后,也在此后蔓延出浓厚的人文气息。
沿驴市街北行,从“更道街198号”门牌处顺着一条极窄的胡同西行50多米,便可以看到一栋青砖砌就、如今已经废弃的二层小楼。在周边平房“丛林”里,这栋建筑颇为显眼。
楼道内光线很暗,木质楼梯踩上去,发出“踏踏”的声响,拾级而上到达二层便能明白,这里此前是一个典型的办公场所。
刘英顺表示,临清史料记载,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驴市街南段西侧民居被教会购买,建起了学校。其中,男子小学称为育英学校,女子小学称为育贞学校。另外,驴市街上的一家教会医院在被义和团焚毁后,中美合建华美医院,而这也是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前身。
当书声琅琅替代了多年前的人吵驴叫,当学校和医院成为这条街上的新地标,历史掀开了新篇章,驴市街也就完成了一次“华丽转身”。
时光荏苒,驴市街上的男子小学、女子小学后来合并为培真小学。1934年,培真小学停办。新中国成立后,驴市街西片被规划为临清针织厂,培真小学遗址成了针织厂的厂区。如今,临清针织厂的原址上已经建起了居民小区。
而褪去历史喧嚣的驴市街,选择于这座城中悄然而立。
2023-04-18 09:17:34
2023-04-18 09:12:24
2023-04-18 09:11:24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日报社/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