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图 本报记者 于新贵
在说席厂街之前,不得不说临清的贡砖。
有人说,北京城是从运河上漂来的城,它的出发地就是临清。
临清的“莲花土”成就了每一块青砖。“敲之有声,断之无孔,坚硬茁实,不碱不蚀是青砖的硬朗个性,每一块青砖都像天下举子,登上船只,来到北京“赶考”,等待城池和宫殿的青睐。
席厂街南首的问津桥
“玉河秋水流涓涓,舳舻运砖如丝连。”这正是当年通过运河向北京城运送贡砖的情景。明清两代的皇城,曾从临清“岁征城砖百万”。当时,临清每年的贡砖烧造实际数量应远远超出几百万块。因此推测,当年,临清官窑在运河两岸比比皆是。
席子成就了贡砖,贡砖筑起了北京古城。贡砖的砖坯十分娇贵,它需要在席子的覆盖下阴干。没有席厂街的草席、苇席,就没有临清贡砖的进阶荣耀。
老街巷见证历史繁华
明朝的那些事有点热闹,朱元璋驾崩之后,上演了一场宫廷争斗。燕王朱棣把建文帝朱允炆赶下了舞台,于1402年7月17日登基。
朱棣留恋他的封地,即位后,即开始准备迁都。永乐五年(1407年)五月建北京宫殿。永乐十九年正月,朱棣在北京御奉天殿,朝百官,大祀南郊。至此,朱棣终于完成了迁都北京的心愿。
兴建北京都城,需要大量的青砖,临清最终成为烧造贡砖的地方之一。之所以选择在距京城几百里之遥的临清烧造,原因有三:一是临清当地的运河淤积土质好,俗称“莲花土”,细腻无杂质,用这种土烧出的砖,敲之有声,断之无孔,坚硬茁实,不碱不蚀;二是临清的烧造工艺技术娴熟、独特,烧出的砖品种齐全、色泽纯正、形状规整。有诗云:“朱花钤印体制精,陶模范埴觚棱好”;三是临清傍临运河,贡砖烧成检验后可直接装船运至京师。
席厂街
“临清有运河的运输便利,土质特别,水质不碱,成为当时生产贡砖的首选之地。于是,在临清划地营建官窑数百座,专设‘工部营缮分司’督造贡砖。”
临清胡同文化研究者刘英顺说,北京故宫、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各城门楼、钟鼓楼、文庙、国子监及各王府营建中用的都是临清贡砖。明十三陵、清东陵、清西陵等皇家陵园营建中所用的“寿工砖”也由临清的砖厂烧造。此外,南京中华门城墙、玄武桥,曲阜孔庙,德州减水坝,张秋镇荆门、阿城、七级闸坝等处也相继发现临清砖。可以说,临清砖在明清两代不仅筑起了北京城,还筑起了明清时代的“半壁江山”。
从明代到清代,临清贡砖烧造工艺延续达500多年。明清两代在临清有数百座烧造贡砖的官窑,同时,一些烧造青砖的民窑也星罗棋布。正是因为烧造青砖,催生出用来覆盖砖坯的席编产业。
“南起问津桥,北到牛市口,400多米长,这条街在明清时代集中了很多编席的作坊,这里被称为‘席厂街’,这条街见证了临清贡砖的兴衰。”刘英顺介绍说,席厂街形成于元末明初,是一条古老的街巷。虽然,在1972年治理卫运河时,由于河道裁弯取直河道外延,拆掉了多半个席厂街,但是,席厂街的历史风华依然鲜活如初。
席子曾为贡砖“遮风挡雨”
贡砖的烧造,催生了席厂街的诞生。而草席、苇席则在临清青砖成为贡砖的进阶中,为它“遮风挡雨”。
明清时代,有了专门生产席子的一条街,当然,也成就了一批编制席子的能工巧匠。这里,每天都会上演运送席子的热闹场景。车水马龙中,席厂街在历史上风光了数百年。
“明代有匠籍户,这些人都是能工巧匠。他们大都集中在官办席厂里做工。与此同时,临清民间编席工艺日益提升。尤其是农民,在农闲时编织草席、苇席,拿到席厂街出售,换取微薄收入,贴补家用。直到民国时期,临清仍然有数家以编席为生的作坊,他们不仅编织草席、苇席,还编织草帘子、苇帘子。”刘英顺说,至今临清民间还流传着一句俗语“初庄的闺女能编席”。初庄家家户户会编织席子,明清时期编织席子的能工巧匠多出于初庄。
上世纪90年代,临清编席产业日渐式微,只有上湾街、新开街上有两户编席的店铺。随着造砖工艺的发展,其他材料替代了草席、苇席。编席产业也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至今,临清市魏湾镇有专门生产临清贡砖的砖窑,仍然传承着临清贡砖烧造的传统工艺。“在传统的临清贡砖烧造中,草席、苇席是用来晾干砖坯的重要材料。草席、苇席覆盖在砖坯上,让砖坯慢慢阴干,避免暴晒,才能保证贡砖的质量。临清席厂街就是因为明清时期烧造贡砖的兴盛而兴起的。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在砖坯晾干中采用了更好的毛毡替代了席子。”临清市魏湾贡砖文化传播展示基地负责人赵庆安说,目前,临清青砖虽然没有明清时期的辉煌,但是,仍然是国内修缮古代建筑中的首选青砖。2021年12月,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文物建筑保护专业委员会授予临清市魏湾贡砖文化传播展示基地为北京市古建筑青砖材料基地。
临清贡砖没有落幕,它在传承中永远延续着“贡砖”的光彩。与贡砖一样,席厂街曾经因贡砖而兴,在贡砖进阶之路上,为临清贡砖“遮风挡雨”,功不可没。
席厂街的凋敝,看似有些令人伤感,但它却在凋敝中迎来了临清贡砖的新生。它见证了临清贡砖的辉煌历史,也见证了临清贡砖迎来新生、赓续荣耀的时刻。
2023-04-18 09:17:34
2023-04-18 09:12:24
2023-04-18 09:11:24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日报社/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