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企业
商城
县域
读报
专题

您的位置:首页>部门 > 文旅 >

聊报副刊|寻味“中国年”:诗和远方就在家乡

来源:聊城日报  2022-02-09 10:26:35
A+A-
分享

 001_副本.jpg

故乡的春节记忆

■贾富彬

  耳边没有鞭炮声,空气中也闻不到火药的香味,虎年春节在一场洁白的瑞雪中悄悄来临。小时候过年过的是一种快乐,长大后过年过的是一种氛围,现在过年更多的是回忆……

  (一)憨人放炮

  在老家单县,进入腊月就可以听见鞭炮声。当然不是谁家富得钱花不了,天天放鞭炮玩,而是卖鞭炮的为了显示自家的鞭炮响较着劲放,现场给自己做广告。为了打败竞争对手,商家往往不惜拼血本。

  老家放鞭炮是从除夕开始的。上午贴上春联,燃放几个单个的“炮”,方言叫“单丢”,身子粗,威力大,危险也大,点着以后发出“砰”的声音。晚饭时燃放一阵鞭炮,开始睡觉。从凌晨两三点钟开始,家家户户的鞭炮陆续响起来。本村和邻村的人都能听得见,即使不起床也很难再睡着。

image.png

  成年人一般把鞭炮放在地上或墙头上点燃,小孩则一手拿鞭炮,一手拿火。有的村民点着鞭炮的药捻后,迅速用力往半空中扔,炸碎的纸片和火药味在寒风中飘很久,感觉非常潇洒。追求快乐幸福往往要付出一定代价,有时药捻燃烧很疾,鞭炮还没扔出去就响了,手指鲜血直流,但放炮者仍痴心不改,包扎后继续放。锅里的水煮开,开始下水饺时,要燃放成挂的,叫“鞭”,尽管个头小,但数量多。火药见火“火急火燎”,几百头甚至上千头连着响,“噼噼啪啪”,下暴雨一般。各家起床时间不一,鞭炮声可以持续到天亮,新的一年就在鞭炮声中开始了。

  城市实行鞭炮禁放以后,感觉年味减少了很多。春节前后几天,偶尔还可以听到鞭炮声,可能是个别人憋不住了,冒着被罚款拘留的风险过把瘾。

  农村也有“反对”燃放鞭炮的,我大娘就是一个。从我记事会放鞭炮时起,大娘几乎年年春节都说“憨人放炮,精人听响”这句话。意思是说,放鞭炮的人是不聪明的人,因为要花钱买鞭炮,而且有被炸伤的危险;不放炮光听响的人是聪明人,不用花钱,不用动手,也没有危险,听鞭炮响的效果是一样的。弟弟说:“你这是不想花钱,如果都不放鞭炮,精人听谁的响?”大娘说:“不可能都是精人,你听听外面的鞭炮声就知道了,还是憨人多啊。”

  大娘为人慈善,一直吃素,2016年5月18日无痛而终,享年88岁。我们都很怀念她。

image.png

  (二)挡门棍

  在老家农村,除夕下午要找一些比较粗的长棍,一般是杨树、榆树或者桃树,每个门口放一根,叫“挡门棍”。放挡门棍的作用有两个,一是挡“鬼”,防止“鬼”在大年夜来凑热闹。传说中的春节是为了赶走“年”,但这些年老百姓都认为“年”是好东西,所以放挡门棍主要为了挡“鬼”。二是留“神”,请财神爷多在家停留,挡门棍越粗越好,留家的财越多,好运气越多。还有一个作用是,放了挡门棍,债主们在正月十五之前就不会进门来要账了,可以过个消停年。

  跟许多纪律规定一样,挡门棍也是管得了好人管不了坏人。有一年春节,邻居丁大爷在除夕那天一大早就在院门和房门前放好了挡门棍,一根比一根粗,院门口的是一根树干,需要两个人抬。邻村一个人在除夕上午到丁大爷家要账,他生气地说:“你这人怎么不讲究?我放了挡门棍你还进来要。”来人也怒气冲冲地说:“你要讲究就不该在上午放挡门棍。”最后村干部出面调解才把要账的人劝走。

  几年前,母亲和弟弟一家搬到了县城小区楼房住。春节回去我看到弟弟家门口,同一楼层邻居门口,都放着一根挡门棍。传统的力量真是强大。

  (三)抢年

  除夕晚上,上完厕所就早早睡觉。早睡是为了能够早起,上厕所在老家习俗中也有说法,春节天亮前不能大便,否则死后变长虫(蛇)。有一年除夕夜,弟弟(我有两个弟弟,这里就不说是哪个弟弟了)刚上床就喊“想拉粑粑。”母亲说:“再憋一会儿,等天亮了再说。”等到天亮再说的时候,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的弟弟早已自行解决问题——拉床上了,可以想象长虫对他的威慑有多大。母亲也没脾气,因为春节骂人也“犯忌”。

image.png

  从春节零时开始,当年结婚的家庭带头放鞭炮。如果村里当年只有一家结婚的,其他家庭都自觉等这家先放“鞭”下水饺。如果有两家以上结婚的,要“抢年”——谁家起床早、放鞭炮早,象征着来年谁家发财过好日子,所以当年结婚的家庭都不谦虚,争先恐后早起。最初是尽可能地早起,争取赶在别人家前面。后来越起越早,为了在春节早晨抢个第一,除夕夜干脆不睡觉,坐在屋里看着钟表守岁。时针一到正月初一零时,马上开始放鞭炮下饺子,吃完饺子再睡觉。

  我结婚那年,村里还有三家结婚的。回家过年时,我提议全家除夕晚上都睡觉,凌晨四五点钟再起床,不跟那三家“抢年”。我一个城里人跟乡亲们“抢年”,心里过意不去。母亲坚决不答应,为了抢在那三家之前放鞭炮,母亲故意将家里的闹钟调快了一分钟,我家从11时59分开始放鞭炮,一直响到零时6分。我家的鞭炮刚一响,那三家的鞭炮随即响起来。母亲松了一口气,说:“幸亏提前了一分钟。”父亲说:“咱家有点像体育比赛抢跑。”母亲说:“鞭炮响过了12点,这也算数。”

  如今,那三家和我们家过得都不错,村里邻居家家生活都很好。真的,很好。

  (四)拜年

  村里除了孤寡老人,每家吃完饺子天还不亮,待天刚蒙蒙亮便开始去拜年。本家族的晚辈给长辈拜年后,组成两个团——男人一个团、女人一个团,到其他家拜年,各家的老人在家里留守,等着别人来家拜年。全村要挨家挨户拜一遍,我们村有500多人近百户,每次拜年转下来需要一两个小时。平时有矛盾的也要拜,一拜,就把积存了一年的怨气拜没了。拜着拜着,新年的阳光照亮了东方。有时春节赶上下雪,鹅毛般大小的雪花轻飘飘落在头上、脸上、衣服上,一年的瑞气洒在每个人身上,洒满每个院落。

image.png

  每到一家,拜年问候的话都是一样的——

  问:“起得早不?”答:“起得早!”

  问:“喝两碗汤不?”答:“喝两碗汤!”

  “起得早”说明人勤快,人勤春早,新的一年必有好收成、好运气;“喝两碗汤”(吃一碗饺子也回答喝两碗汤)说明家中富有,身体健康。老百姓用最朴实的语言道出了最实在、最美好的祝福。

  父亲在世时,每年春节凌晨5时左右,带着我们全家和叔叔一家的男人挨家挨户拜年。25年前父亲去世以后,每年春节叔叔带着我一个人,只到十多家辈分高的邻居家去拜年,弟弟和堂弟们仍然挨家挨户拜一遍。4年前,叔叔去世了,弟弟和堂弟们继续挨家挨户拜年,我再也没有到邻居家拜过年,很多邻居包括发小几年未见。

  去年正月初二回单县,在村口碰到邻居丁二哥,上小学、初中时,上学放学都是跟着他,如今,他有些驼背,看上去很苍老。他看见我很高兴,对我母亲说:“还是上学好,咱村就富彬一个人当了干部,你看俺兄弟多显年轻!”我说:“二哥,我那年考上大学还是您给报的喜呢。”丁二哥挠挠头,憨厚地笑着说:“记不起来了。”我对丁二哥和旁边的几个邻居说:“不忙的时候到聊城玩两天吧,江北水城,有很多景点很好看,我陪着转转,请你们吃饭。”丁二哥说:“中,找机会去看看你上班的地方。咱单县现在也很好看,到处是高楼、大商场,城里有十几个公园。”

老家年味儿

■ 高岩芳

  腊八蒜密封进了罐子,年的门就打开了。“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在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意念里,年味儿今又起。且让我撒开心灵嗅觉的大网,去盘点浸润在一代一代中国人血液里的老家年味儿。

  老家年味儿漂浮着故乡泥土的芬芳。对于每一个中国人而言,土地是我们由此出走又回归于此的存在。这里埋葬着我们的祖先,也留存着很多童年时的脚印和欢乐。老家的年,在洒扫庭院的尘土里渐渐清晰,有扫帚的印痕、庭前的枣树、巷子里的欢声。在鞭炮特有的热烈烟雾里,去林地请回逝去的先人,满怀着感恩与期许,奉上深邃的供礼,在泥土气氤氲的老屋,高高举起虔诚的酒杯,诉说过往和愿景。

(组图)新春灯会开启幸福中国年(分离图)(2298787)-20220112075717.jpg

  老家的年味儿杂糅着远方游子征衣的味道。有飞机、高铁、轮渡的味道,有南国的软糯和北国的寒冽,有大海的咸香,也有高原的冷香,所有的仆仆风尘在远方的家消解。打开家门的那一刻,漂泊的灵魂仿佛靠岸,而所有人潮汹涌中的记忆瞬间格式化。家养的旺财“呜呜”着扑到腿上,拼命地嗅来嗅去,肯定会嗅到陌生而熟悉的味道。放下行李,一定要去家中仔细转个遍,一切都是那么亲切,是熟悉的样子,是简单却又能让心灵栖息的样子。

  老家年味儿是春联静默的样子。“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红彤彤的底子,飘着浓浓的墨香,精致的出句和对句,大气磅礴的横批,是对中国五千年文明的浓缩,浓缩成一副春联,春联飞舞着诗经的淳朴、楚辞的娟丽、唐诗的飘逸、宋词的清新,在门楣上坚守属于中华儿女的风骨。这种坚守和执着,是任何人夺不走抹不去的,是老家年味里最含蓄的表达。

  老家年味儿是守岁饺子的热气。饺子作为年夜饭的压轴戏,并不在于饺子的量,而是增加了更多的质。团聚的餐桌上,用五颜六色的蔬菜汁和面制作的饺子皮,裹着荤素搭配的饺子馅,用保鲜膜包上小小的钢镚掺在馅里,或者特地包了几个白糖的饺子,看谁能吃到这幸运的饺子。吃的时候一定会告诉小孩子小心点吃,不然“咯嘣”就会硌了牙,要不就是被糖烫疼了嘴。小小的饺子麦香四溢、清香扑鼻,“坐到四更后,身添一岁来”,放完了鞭炮和礼花,在守岁的关口,听着央视春晚的倒计时,待钟声响起,举国欢庆,老家的年味儿就定格在用笊篱捞起饺子的热气里。

  老家的年味儿还有什么?哦!老家的年味儿还有年集上乡土的吆喝声,还有人山人海,年货丰盈的热闹。哦!老家的年味儿还有大年初一拜年的声声温暖,还有远亲近邻茶水话桑麻的亲切。哦!老家的年味儿还有离开故土再次出征的不舍,还有亲人牵挂祝福的泪水。哦!老家的年味儿就是不管你走得再远,也会让你一再跋涉千里去追寻的味道。

(组图)新春灯会开启幸福中国年(分离图)(2298779)-20220112075657.jpg

最是一年初二好

■ 赵传彪

  过年是一个喜庆的日子。

  过去过年,小孩欢喜大人愁,改善生活是孩子们的期待和奢望,父母们却因手头紧而畏难,自然也就少了些欢乐。

  我们家因为父母吃供应粮而稍感“阔绰”,日常的吃用也令全村人羡慕,但奶奶的善良和心慈及对一些困苦乡里的“接济”,没为我家招来嫉妒,反而赢得了左邻右舍的称赞和尊重。

  记忆中的过年,大年初二比初一更让我开心,因为这一天姑姑要来。

  姑姑每年初二都会回娘家,年轻时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向奶奶请安。如今奶奶已过世多年,每年过节我们都照例去把她“请”回家,和满堂儿孙一起过年。我想,她看到这一家人丁兴旺、和谐美满,一定会保佑我们。我们祭奠她、怀念她,世世代代,传承不断。

  回忆过去,每逢过年,奶奶、母亲都要准备丰盈的菜食,哪怕在最艰难的年代,也要去集市上称上几斤肉,备好充足的菜品,准备初二的饭菜,款待一年回家一次的姑姑。我们年龄小,不懂事,一心就想着吃,没等大人坐好,便争先落座,把仅有的几个座位挤得满满的,狼吞虎咽,抢着吃这一年中最丰盛的那一顿午餐。

(组图)新春灯会开启幸福中国年(分离图)(2298793)-20220112075642.jpg

  农村过年自然比不上城里的奢华和气派。进入腊月下旬,父母就会拿出一年积蓄中一部分,“阔绰”地准备各种年货,底线是不影响过年后的日常过活和必要开支。

  每到这一天,奶奶早早地起来,把庭院收拾得条理有序。我们也换上盼了很久的新衣服,装扮得很喜庆。

  低矮的木桌上摆上几个菜,斟上一壶酒,推杯换盏,拉拉家常。手擀面条是必不可少的。冬天和面不容易发酵,奶奶早早地把炕烧热,把和好的面团放在瓷盆里,用盖帘盖好,放进被窝,然后再盖上被子,一个时辰后,一小块面团就长满了盆。奶奶擀面不让别人插手,把对女儿的思念和祝福都倾注在这一碗细细的手擀面里。一桌菜、一碗面,带着奶奶的深情和期待,让寒冬的刺骨寒风都变得温柔。

  时过境迁,一年又一年。现在的初二再也没了往日的贫寒,备不完的年货,吃不完的菜食,消化不动的肠胃。岁月悄悄走了,我们也过了不惑的年纪。父亲也没了过去的强壮,疾病曾经突袭过他的生命,手术夺去了他的元气,出人意料的是,顽强的意志和乐观的心态让他变得对生活更有信心和勇气。母亲更是一位操劳不息的人,坐不住、停不下来是她的性格,一生有忙不完的事,收拾不尽的家务,过得带劲而有兴致,让我们自叹不如。

  今年的初二异常热闹。姑姑一家九口,我们一家十三口,满满地坐了两桌。酒店的饭菜自然比不了我们自家,但省去了太多的劳累和繁琐,权当花钱借个地方。亲情和感情交织,关爱和牵挂交融,印象最深的是父亲的一句话,“让这样的场景多延续几年”,这也是全家人的祝福和期望。

  健康的老人,和睦的妯娌,亲如一家的表兄妹,充满希望的后辈,福满堂、寿绵长,其乐融融。弟妹的幽默风趣,活跃了全家的气氛,让初二的年味浓墨重彩,笑翻了沉默,赶走了寒冷。

流光溢彩迎新春(分离图)2(2298771)-20220112075710.jpg

  我们这一代只有兄弟,没有姐妹,所以唯一的女性至亲就是父亲的妹妹和母亲的姐姐,大姨过世多年,时时想起并怀念她在世时的场景。二姨远在北京,每每想念,都通过视频连线,虽不能促膝而坐,倒也能“面对面”,互致问候和祝福,尤其是母亲和二姨相约而谈,少不了互相叮咛和嘱咐一番。用她们的话说,电话费用再多,也多不过坐火车的费用。何况现在是视频见面,全然不用顾及这些。

  每年初二,姑姑都是要回来聚一聚。初二也就成了我们每个人记忆中过年不可或缺且最隆重的一天。

  我们期待每年的初二如期而至,期待每个家庭都能欢天喜地。都幸福才叫幸福,都健康才能安康,都向上、向善才能积淀全家的“厚德”。

虎年说虎

■ 张爱国

  金牛辞岁寒风尽,白虎迎春喜气来。

  壬寅年又是一个虎年,虎年说说虎。

  虎,是地球上珍贵的大型猫科动物,别称山君、於菟、大虫、封使君。它集天地之灵气,得日月之精华,经数千万年进化生息繁衍至今。

image.png

  虎,体魄强健,斑纹华丽,目光犀利,彪悍凶猛。虎,声若雷霆,动若疾风,叱咤山林,所向披靡,被人类称为“百兽之王”。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虎是驱邪逐魔,避灾吓鬼、守财镇宅、祈福保安的神灵和吉祥之物。人们常以“虎啸龙吟”“雄风虎胆”“虎虎生威”等词语表达对老虎的敬畏和推崇。可以说,老虎就是威武、勇猛、强悍、勇敢、危险、争斗的化身。

  考古资料显示,我国的虎图腾可以追溯到远古的六千年前。在河南濮阳仰韶时期的一个墓穴中,就发现了用贝壳镶嵌的青龙白虎天象图。商周秦汉时期,以虎为造型的“龙虎尊”“虎足鼎”“虎食人卣”“石雕虎”“玉虎”“瓦当像砖”更是数不胜数。西安茂陵霍去病墓前令人震撼的大型石雕,就是“伏虎”。

  老虎与人类共生,它的形象经历史积淀,早已根深蒂固地扎根在中华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军事上,一种传达军机命令的工具,叫“虎符”;骁勇善战的将军,叫“虎将”;能攻善守的武士,叫“虎贲”;开路先锋举的是“虎头旗”。在年画上,有“神虎镇宅”图。在儿童衣物上,有“虎头帽”“虎头鞋”“虎头兜兜”“布老虎”。在给孩子起名上,有“老虎”“虎娃”“小虎子”。在成语、谚语上,有虎背熊腰、虎斗龙争、虎踞龙盘、虎口拔牙、虎口余生、虎视眈眈、虎入羊群、狐假虎威、虎头蛇尾、虎啸龙吟、谈虎色变、为虎作伥、虎穴龙潭、老虎屁股摸不得、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老虎苍蝇都要打等等。在生肖上,虎排在鼠、牛之后,列第三位。

image.png

  我国数千年的诗文百花园中,咏虎、写虎的词章可谓一朵夺目的奇葩。《易·乾》中的“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阐释了事物的相关性。谢惠连的“猛虎潜深山,长啸自生风”,李白的“笔踪起龙虎,舞袖拂云霄”,辛弃疾的“气吞万里如虎”,汪广洋(一说解缙)的“虎为百兽尊,罔敢触其怒”,彰显了老虎的王者之风、威武之气。杜甫的“虎狼窥中原,焉得所历住”,张籍的”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林行,向晚一身当道食,山中麋鹿尽无声”,孔子的“苛政猛于虎”等句,以虎为喻,抨击外敌,针砭时弊,诅咒苛政。然而,储光羲的“寒亦不忧雪,饥亦不食人”、韩愈的“猛虎虽云恶,亦各有匹侪”,让我看到了老虎的另一面。开国领袖毛泽东的“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等名句,艺术地再现了伟人“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傲视群雄、逐鹿中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豪情壮志。鲁迅的”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道出了老虎既威严又有亲情的一面。家喻户晓的“武松打虎”的故事,则是一篇讴歌英雄的赞歌,是山东阳谷的荣耀!

image.png

  中国历代画虎者众多,可谓人才辈出。晋代的卫协、南北朝的陶景真、唐代的王元、五代的李煜、宋代的包鼎、元代的周耕耘、明代的商喜、清代的高其佩,都是当时的佼佼者。但是,由于古人受条件限制,很难见到真正的老虎,他们画的虎,陈陈相因,造型神态在今天看来水平还处于低级阶段。自从清宫廷画家意大利人郎世宁带来西画素描光影透视元素,才使得近现代画虎者写实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如,张大千之兄张善孖、廖承志之母何香凝、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高其峰、天津刘奎龄刘继卣父子、当代冯大中、孟祥顺、则夫、蔡育贤、陈敬蛰、宗万华、汤文选、顾青蛟等。他们笔下,虎,无论工笔写意,均形神兼备,技艺精湛,堪称国内画虎翘楚!

image.png

  虎,也是濒危动物。据资料显示,地球上为数不多的老虎品种,其中3种已经灭绝。2016年的统计数字,现存的野生老虎不超过3800只。一位动物保护人士说,现在人类的科技水平,可以上天入地,却难以制造出一只大自然中的蝴蝶,更不用说制造出一只老虎。一千多年前,唐代王建的那句“惜留猛虎著深山,射杀恐畏终身闲”,是中国人向世界提出保护虎类的最早宣言!爱虎、护虎、咏虎,是现代人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编辑:顾杨洋】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日报社/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