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企业
商城
县域
读报
专题

您的位置:首页>部门 > 文旅 >

斯文聊城 | 王一:用20余年挖掘仓颉与聊城的故事

来源:聊城晚报  2022-01-10 10:06:58
A+A-
分享

  ■ 文/图 本报记者 吕晓磊

  2021年12月27日,聊城降温,80多岁的王一来到报社,他告诉记者,继2016年的《东阿仓颉文化》之后,他的第二本书《字圣仓颉》已经出版,第三本书《造字始祖仓颉》目前已完成排版,预计2022年出版。

  199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王一看到《上下五千年》上有记载仓颉造字的故事,后来在《东阿县志》中发现老家村子里的仓圣楼和仓王坟竟然和仓颉有关系,于是他开始研究“造字鼻祖”仓颉,并致力于讲述仓颉与聊城的故事。为了讲好这个故事,他已用时20余年。

  一个念头:记录并讲好“造字圣人”的故事

  仓颉,据一些史料记载,他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左史官,广泛搜集民间的图画文字加以整理,创造了系统的象形文字。因其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被后人尊为“造字圣人”。

  在东阿县铜城街道王宗汤村东南1.5公里处,有一处隆起的土堆,旁边立有石碑,相传这里就是仓颉的墓地,当地人称“仓王坟”。

(人物)他用20年,讲好一个故事(分离图(2287038)-20220110085108_副本.jpg

王一在翻阅自己所著书籍

  王宗汤村,是王一的老家,“仓王坟”就在他家的耕地附近。

  据王一回忆,小时候自己经常去仓圣楼和仓颉墓地玩,但当时并不知道“仓王坟”是什么意思,直到后来看到《东阿县志》,他才发现老家村子里的仓圣楼和仓王坟竟然和一位造字的人有关系,他当时很惊奇,“我们竟然和这么一位伟大的人物离得那么近,‘造字圣人’就长眠于我们东阿王宗汤村”。发现这个事后,王一坐不住了,他决定记录并讲好“造字圣人”的故事,“仓颉生活在这里、葬在这里,仓颉造字的故事在王宗汤村流传了几千年,我们绝不能让它失传,否则,上对不起祖先,下对不起后代。”王一说。

  1999年,王一从聊建集团退休后,开始搜集、查阅并整理关于仓颉与聊城的故事。

  一项数据:20余年用百万字记录仓颉文化

  仓颉葬于何处?全国各地遗址有多处,说法不一,陕西有,河南也有,各地都有史志记载。

  为了找到仓颉长眠于东阿的相关证据,王一查阅了大量资料,仅关于仓颉的书籍他就查阅了60余部,从1999年至今,他笔耕不辍记录仓颉文化,所著3本书共计百万余字。

001-005_副本.jpg

王一编著的书籍

  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于慎行主编的《兖州府志》记载:“仓颉故居在城西北三十里,有墓,有寺。”

  清《东阿县志·古迹志》记载:“仓颉墓在县西北三十里,古名利阳亭,墓前有祠,久圮。”“县西北三十里”,即今铜城街道的王宗汤村。

  不仅如此,魏文帝曹丕组织编写的《皇览》上也有记载:“有仓颉冢在利阳亭南,坟高六丈。”

  古籍记载和后人证实,王宗汤村仓颉墓古名利阳亭,与古籍记载相符。

  有了这些史料的支持,王一开始为仓颉墓奔走。

  1999年,他联合社会文人志士,成立了仓圣祠筹建委员会,王宗汤村村委会经多次商议,决定拿出土地20余亩(1亩约合666.7平方米),恢复仓颉墓的建设,村民也捐款捐物,积极响应,立碑、建墓、植松柏,仓颉墓基本恢复了原貌。

  2000年,时任聊城师范学院副院长的宋益乔,在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提出了“重修仓圣祠”的建议,获得批复。

  国家文物局下发文件,责成山东省文物局组织考察队伍,对东阿仓颉墓进行勘探并予以保护。经过勘探,王宗汤村仓颉墓是一处大型龙山文化遗址,近十万平方米,与仓颉时代相符。

  2002年至2003年,地方政府对仓颉墓进行了规划性建设,复筑了仓颉墓,墓前立石碑、植松柏,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其间,王一还倡议社会各界文人志士传承仓颉文化、挖掘仓颉文化、讲好聊城与仓颉的故事,并且,自己写了很多文章,宣传仓颉文化,讲述仓颉与聊城的故事。

  一个心愿:修复仓圣楼

  王一回忆,当年村头的“仓王坟”除了有墓冢和古碑,旁边还有三间祠堂,祠堂有两层,下面一层是石头做成的底座,上面有牌匾写着“仓圣寺”三个字,当地人称“仓圣楼”。

  东阿的仓圣楼由道光年间知县李贤书捐俸重建,在日军侵华时被毁,仓圣楼的砖被用来修建了王宗汤村西的孟庄炮楼。

  王一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被毁掉的仓圣楼能够得到修复,“这代老人对仓圣楼还有记忆,如果这些老人不在了,再修复就更难了,我是在这个村里长大的,不能让老祖宗传给我们的东西失传,我们有责任去做这件事。”

  而关于各地对仓颉到底葬在何处的争议,王一表示,有争议是好事,这是对文化的一种重视和尊敬。

  对于仓颉和聊城的故事,王一说,他要一直讲到自己讲不动为止。

001-000_副本.jpg

仓颉造字漫画。 资料图

  □记者手记

一位老人的坚守

  对于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汉字就像一根纽带,记录和见证着历史变迁、朝代更迭,仓颉造字的传说流传了几千年,研究仓颉文化,其实就是追寻中华文化的根。

  20余年,60余部资料,100多万字的著作,王一老人在用心、用时间、用行动守护和记录着传统文化和中国故事,讲述仓颉与聊城的故事。

  支撑他前行的,不仅仅是乡音乡情和那一方热土,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意,这也是他坚定讲好这个故事的初心。

  联合国中文日定在农历二十四节气之“谷雨”,而这一天,正是传说中“中华文字始祖”仓颉造字的日子。

  正如王一老人所说,“造字圣人”生活在这里,葬在这里,做好文化传承是后人的责任。在他眼里,不让这些优秀璀璨的历史文化湮没在岁月里,是责任,也是使命。

  王一如同一位古老的说书人,围炉夜话,更是一位愿为仓颉文化奉献余生的守望者,为了心中的信念,他坚守着责任,这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

  聊城是历史文化名城,而王一,是讲述聊城故事的人,也是聊城历史文化的守护者。(吕晓磊)

【编辑:李太斗】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日报社/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