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鞠圣娇 张晓明
“赵医生,今天天气好,你们也来了,真负责哎!来看看我这血压咋样了!”“好嘞,大爷。你先坐下歇会,我这就给你量。”
3月18日下午2点多,冠县北馆陶镇魏庄村的中心广场上,早早地就有群众等着,因为村医前两天通知,北馆陶镇中心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又要来义诊,当天共有60多名村民到场。量血压、测血糖,听医护人员讲健康知识,哪怕是只跟自己熟悉的医护人员见面问好,已成为很多老人的习惯。北馆陶镇中心卫生院的医护人员也牵挂着群众,有时义诊队伍中来了县级医院、市级医院的专家,医护人员会特别嘱咐大家一定要抓住机会问个明白。
医疗机构进村庄、进社区开展义诊,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到群众家门口,已不是稀罕事。今年,冠县组建了“健康大讲堂”宣讲团,广泛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同时各医疗机构也积极组织开展义诊、健康讲座等多形式的“六进”健康教育和义诊活动。2025年以来,冠县线上线下开展109次活动,受益群众4.1万余人,群众对医疗机构的满意度不断提升。同时,各机构将“万名医护进乡村”活动与义诊相结合,县级优秀医师通过义诊与群众建立了联系,通过坐诊、带教,全面提升了基层服务能力。北馆陶镇中心卫生院的义诊,就是冠县持续推动医疗下乡村的真实写照。
义诊时,医护人员与群众没有时间上的紧迫感,交流起来更加从容,了解的内容也更多,对发现疾病更有帮助。还有的群众外出就医不便,或者是对一些症状没有明确的认知,身体上的不适一拖再拖,义诊提供了一个让他们了解自身健康状况、改变生活习惯的机会。去年11月,北馆陶镇中心卫生院医护人员在沃头村义诊时,遇到一名老人反映自己头疼一两天了,医护人员检查后,判断老人情况可能是脑血管疾病发作,建议到上级医院治疗。幸运的是,由于送医及时,老人恢复了健康。还有的老人会拿着常吃的药品找医护人员咨询,医护人员及时为老人调整药物,保证了治疗效果。义诊中,医护人员还会给群众留下联系方式,方便群众到卫生院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
正是看到了群众对义诊的需求,北馆陶镇中心卫生院将进村义诊变成了常态化工作,从去年11月到现在已经开展了32场进村义诊,而且数量还在增加。“我们几乎每周都要下村两次,有的村人口多,就多去几趟。北馆陶镇有50多个村,我们目标是尽快覆盖一遍全镇的乡村。”北馆陶镇中心卫生院办公室工作人员王智勇是义诊活动的具体组织者,他会根据近期高发疾病来确定参与义诊的人员名单、准备相应设备,如果当天有上级医院来坐诊的医师,也一同外出义诊。3月11日,聊城市中医医院肛肠科专家布乃滨到医院来开展手术,就参加了到沟塞村的义诊活动。在义诊时,医护人员还会发放健康宣教资料,并向群众通知卫生院近期健康讲座具体内容和时间,邀请群众参与。
“义诊是我们和群众沟通的桥梁,拉近了群众和医护人员的关系。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群众少得病、不得病,得了病尽快就诊。”北馆陶镇中心卫生院党支部书记、院长钱家锋表示,医护人员在义诊中也收集到了不少有关卫生院发展的意见和建议,这将推动他们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做好事不能怕麻烦
有些医疗机构开展义诊时,仅满足于在跟健康有关系的节点,摆个摊位、设个条幅、发发资料,无法和群众建立深度联系,对群众的健康起不到很大的作用。北馆陶中心卫生院连续30多次进村义诊,解决了“义诊一阵风平时不见人”的尴尬,将义诊的作用最大化。在一次次的义诊中,医护人员成了群众在医院的“朋友”“熟人”,群众更加信任医护人员,看病就医依从性更高。从这个角度来说,义诊不仅解决了群众身体上的疾病,也让他们更加有归属感,有事更愿意跟医护人员聊一聊,促进了健康素养的提升。
还有些人认为,义诊不过是走个形式,搞得再好,也没有多大用处。这种想法是偏颇的,义诊搞得好能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了解,吸引患者到院就诊。但这就需要坚持和努力,“放弃很容易,但坚持很酷”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此。只要想为群众做好事,就不能怕麻烦,要真抓实干,将工作做到位。“到点就走 去了就干”已经成为北馆陶中心卫生院下乡义诊的真实写照。这也是在一次次的义诊中,大家共同的默契,而这样的默契对卫生院整体工作发展也是有好处的。
2025-03-25 09:14:58
2025-03-24 18:01:14
2025-03-21 19:45:27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闻网 2006-2025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240004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