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专家 高学柱
采访整理:鞠圣娇
提起“发癔症”,很多人脑海中都会有这样的画面:衣衫不整的患者,躺在地上乱踢乱抓,大喊大叫、口出“狂言”。这个画面形象地概括了癔症发作的特点——歇斯底里。
癔症即“分离转换障碍”,是一类由精神因素,如重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大多数在35岁前发病,而且患者往往文化程度较低。患者往往喜欢参与家族事务且擅长处理人际关系、性格较以自我为中心,但她们内心往往压抑着一定的诉求,当受到刺激引起精神紧张、恐惧时,就会发病,呈现出一种表演状态。
分离转换障碍表现非常多样,比如有的患者表现为失聪,对他人言行毫无反应,却又能注意到意外的动静;还有患者因特别想生孩子,出现孕吐、腹部隆起等与怀孕相关的表现。分离转换障碍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装神弄鬼”,即患者看上去像被神鬼附身了一样,胡言乱语、手舞足蹈、不吃不喝,或者以去世老人的口气说一些跟家庭有关的话。
患者不知道自己发病,也不会主动要求治疗。但家人可能因为他们发病,而改变对待他们的态度。家人的态度是患者关注的重点,而且家人越关注,他们症状就越明显。我曾经有一名患者,她丢失了1000元钱,这件事对她造成了刺激,导致分离转换障碍发作,家人一看见她这样,认为她因为丢钱而感到内疚,便不再责备她。她潜意识把分离转换障碍发作当成逃避家人责备的关键,这就导致她后来丢失100元钱,也会发作。
当患者大吵大闹、影响正常生活时,会被家人带来就医。我们会了解其病史和性格,并利用一些量表和辅助检查来排除身体上的器质性病变,再确定是否为分离转换障碍。有的家属问我,是不是患者发作时候“打一顿”“吵一顿”就好了,当然不是,因为发病并不是患者的主观意愿。临床上以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方式,因为患者容易被暗示,所以暗示疗法也是消除患者躯体障碍的有效措施,比如提供一些安慰剂,告诉患者药是专家开的、能药到病除,往往会有效果。同时,要寻找诱发、维持、强化患者症状的真正原因,治疗中就需要将这些原因与症状进行“分离”,让患者认识到疾病的存在,并引导患者正常生活,增加应对生活事件的能力,医护人员也会和家属形成联盟,共同帮助患者。如果患者伴有抑郁、焦虑等症状,需要同时处理。
只要就医及时、采取妥当的干预措施,分离转换障碍患者预后一般较好,但如果不干预,患者遇到同样的刺激时,还有可能继续发作。因此,我建议当发现患者出现异样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排除疾病的可能性。
2023-08-31 11:19:11
2023-08-31 11:17:50
2023-08-31 11:14:36
2023-08-30 17:20:00
2023-08-01 14:55:58
2023-07-13 16:32:19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